close
不算新聞了,只是今天才知道,感謝lily學姐告知。

這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像補習班啦,老師們要對如何能讓論文上SSCI這件事來補習,正如我們之前在高中補大學一般,國中補高中一樣,重點不是在於我們的學識有多少?學術能力有多深? 我們的程度有多好? 完全是一種方法、一種技巧,如果不客氣的說,是一種變相的投機取巧,正如我們在考聯考時所採取的小聰明…也可以說是在這政府環境下不得不的悲哀的選擇,可悲吧,最高學府的學術竟要回到這種取向。

我們不能對這種現象苛責,因為老師們是不得不去的,我們該對自已/圖書館界為什麼還是沒有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現象而感到可悲,正如我們在公共圖書館那種現象,去怪主管,我想怪圖書館界沒有讓人民發現這是他們的權益受損,可以更正面。他們本來可以有更好的服務。

很多事要做,但是不是站在那就會做好的,我們真的有很多很長的路要走


原文如下:
進軍國際期刊 寫論文有竅門提升社會科學論文國際能見度 謝安田將開班授課
【2005-03-11/民生報/A2版/新聞前線】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即將開設「SSCI期刊分析與撰寫」課程,邀請大葉大學現任副校長謝安田授課。謝安田本身有16篇論文發表在SSCI,對SCI(科學論文引用索引)、SSCI(社會科學論文引用索引)頗有心得,他認為台灣的學者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沒有用對方法。謝安田分析2002年國內大專校院教師在SCI、SSCI發表篇數,SCI共13072篇,SSCI共613篇,若對照全國理工科教授46%、人文領域教授54%的比率,理工科每名教授平均在SCI發表1.478篇文章,人文學科每名教授平均0.059篇,顯見SSCI困難度是SCI的25倍,人文社會學科未與國際接軌。

他表示,國內人文社會學科學者以為國際期刊不喜歡關於台灣的論文,實際上SSCI的評審很重視文化多元性,只要論點獨樹一格,且用對方法,就能獲得重視。

他另根據中山大學2003年針對12所國立大學統計指出,國立大學理工科每名教授平均在SCI發表1.566篇文章,人文學科每名教授平均0.147篇,困難度差距拉近為10倍。他說,這代表人文社會學科的優秀教師都集中在12所國立大學。

若以學校總排名而論,積數最高的是陽明大學,全校每名教授平均發表2.478篇,其餘依序為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高雄大學、政治大學。

中山大學教務長光灼華則指出,該份統計是用來考核校內系所院的國際化表現,並沒有對外發表,統計結果僅呈現出量,無法代表每個學校的研究能量。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躍上國際學術舞台有先天限制,如政治大學以研究國內政經情況見長,學術實力誰也無法輕忽,卻排名墊底。

然而,世新大學大學教務長賴鼎銘批評,開專班指導如何登上SSCI的技巧,已脫離學術研究的常軌,這是教育部大學評鑑的後遺症,導致學校錯將工具當目的,社會科學既有其地域文化限制,就不需要盲目追求國際性的指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