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章、摘譯、演講筆記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下是我在當場能記錄下來的會議筆記,有些亂,可能要對照<續>的部份,才能更了解內容,英文直聽直譯直打還是有些反應不過來,手還是跟不上…
有幾個我比較覺得有趣的

 在Leach談論Blog時,不禁會把自已的經驗進行比對,大多是同意的角度
 第一個是美國小學生就使用blog,目前台灣感覺上使用blog的還是在高中、大學以上的人為多,小學生的話,好像還沒有什麼感覺,也許是因為打字的關係,中打對小學生來說,也許還不是非常能每個人都上手(不過,看到我的小表妹在msn上健打如飛,我這個印象不見得正確),至少,這証明了Blog之所以能那麼快普及,它的易用性,絕對是個關鍵。

 另一個是Leach提到Blog的更新率的重要性,如果一個月沒寫,很快的,讀者就會大量的流失,這其實不是新觀念,在個人網站上,若長久不更新的狀況下,hit的減少是非常明顯的,個人色彩愈重的網站,愈是如此,而目前Blog又大多是以個人為導向,會認同並且常上該Blog,至少是認同某些觀點,而這些觀點的個人色彩,又是非常鮮明,一旦少了這個”個人”的滋養,Blog的讀者流失是非常之快的。之所以認同的原因,也是自已也很明白這個道理,說實在話,有時實在會想發懶,但發懶時又會有些罪惡感,這對我這種自認散漫的個性來說可真是個奇怪的經驗…不過這是個正面的刺激,我還蠻喜歡的。

第三個Leach也提到了Podcasting(怪了,都和近期看的有些關係)在圖書館的應用,他說目前並沒有實際應用在圖書館上,嗯…他說的沒錯,目前有應用ipod的不少,但是真的用Podcasting的例子,在目前的閱讀裡是還沒有,他認為有潛力發展,在圖書館導覽上或是教學上,之前有和xxc兄討論時,他認為著作權會鎖住podcasting的應用,當下聽過去,並沒有思考,現在回想,podcasting是屬廣播行為,除非傳播的媒體內容,沒有版權問題,換言之,除非是內容製作者podcasting是另一個管道傳播其Content,圖書館身為資訊中介者,的確在圖書館上的應用會受到限制。xxc兄是一針見血。另外,Podcasting如何獲利,目前仍是個無解之題,沒有獲利模式,內容製造者(content maker)自然不會把它當作傳播管道,若是以營利掛帥者,可能封阻還來不及,當然,目前並沒有針對podcasting內容裡的著作權進行限制,雖然我本人是"實用"主義者,但是站在機關的立場,圖書館必需要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才能利用Podcasting了。

Blog不像我之前所想的全是加分的效果,之前google的員工,在blog裡透露出過多在工作上的事項,應是觸犯了保密協定,有受到壓力,但一直以為在學術上,Blog該是個很好的溝通工具,如此看來,在學術競爭上,校方的態兖也許不同,這很有趣…Leach的例子讓我有另一層體認。

在Wiki方面,我並沒有作深入的了解,本次演講中,由xxc兄引見了另一位師大的朋友,針對wiki在進行實驗和了解還蠻有趣的。

 除了Leach的演講以外,本次演講裡,和xxc、Library view二位blogger見了面,過程相當有趣,xxc兄還說這是第一次網聚… 我必需說,xxc兄、Library view和我三個人雖是同樣關注圖書資訊學,然而三者有類似也有不同,在接觸和溝通的過程裡,在respect和學習的前題下,覺得有不斷的反思和刺激,能讓我繼續學習,我想這就是blog真正的意義/功能。真的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也能加入blog,圖資界裡臥虎藏龍,若是能針對自已有興趣的東西,分享給同道討論研習,blog之於圖資界,我想會扮演一個很有趣的角色。


~~~~~~以下是很雜亂的演講紀錄,可以和「演講:Blog, Wikis , RSS Feeds:這些新科技浪潮如何在學術資訊學會上造成的影響 Michael R. Leach(續)」對著看,會比較有頭緒~~~~~~~~~~~~~~~~~~~~~~~~


what are blogs
可以成為同儕意見溝通的一項工貝,我們的同仁很有興趣

rss 的使用
和blog很類同
.日記、出版
.新聞
.消息公佈
.聚合器/ 心得系統

其它的科技
.podcasting
哈佛有把課程製做成一系列的mp3,以podcasting的方式供外國學生可以在課後聽課。
Multipurpose web browsers
.firefox
.ms 展新的ie
.thunderbird
我本身也是在用這個,之前有用過如outlook等的其它收信工具,但是這個是我目前最滿意的


how the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sed
blog很容易上手,連小朋友都使用,有時還嚇到了父母,在美國,有些小學生就使用blog記錄生活,該父母很緊張。

Wiki use in L/IS Discipline
.asist
他們決定以wiki來當作作架構,因為是虛擬的,所以他可以讓很多人都來使用在各個地方,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也認為這在興趣團體上是一個很好用的工貝。

More wiki uses
.wikipedia:
有些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見得,但是也可以愈來愈好
.LIS wikipedia
我認為這在合作上有一個很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全世界上一起合作,我們可以分享、實驗、交流等:

wiki potential 在圖書館的潛力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圖書館應和很資訊科學家合作嘗試新科技的可能性,哈佛在各國有一圖書館,wiki可以讓他們合作。

wiki worries
人們能用新科技做好事,但是相對有笎問題會出現?
.就目前,目前沒有品質控製,我認為問題在於這個資訊能有多好(品質)
在熱門的科技出現些,時,定義在各領域上會模糊

Blog /RSS use in L/IS Discipline

.美國已有很多bloger在
有研究在於成功是基於更新率,如果一個月沒有更新 很快的bloger就會流失讀者。

Even more BLog/rss uses


在asist的developement commitee在上個月只有三篇,這就是一個失敗的科技應用,但是我們歡迎這種實驗,我們可以在其中學習,
另一個例子,是asist marketing task force 這就是一個成功例子,我們還結合了很多其它服務,如檔案下載、ftp等等。
在這個blog上,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當作者,也可以評論,這個blog就有很多的迴響和討論,
這二個Blog我們還在測試中。

More blog//rss /uses2
chapers & Special interest gorups
porgrams on blog/rss
有很多人參與
communication from officers to mebers

這是一個可以當作一個常規的與政府溝通的管道,我們會試看看結果如何
Showcase special interests
.high focused subject blogs


Annual conferences
你在同一社群中參加,並得到許多的觀點
現在blog愈來愈多樣化,

BLOG wiki podcasting asis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我對參加這個grpup的成員的年輕感到有趣

SIG-BWP
有些人訒為這是新科技,很快就會消失,有些人則不這樣認為,
Could ther be some technology "snobbishness"

SIG BWP發展
這是我們第一次把這些技術放一起來實驗

blog/rss potential
喬治華盛頓圖書館有用行事曆來公告事項

Blog worries
我們在十月時有和blogger聚會來了解blog的應用
太個人了
有時沒有論點就下定論

曾有過這個案例,學校在徵求老師時,數位應徵者都有blog,結果他們用了沒有用blog的,因為在老師在blog上透露出太多的東西,包括研究想法或是意見等,到底它能加分還是減分?

我可以想像在今天結束後,就有人引用我的話,然後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想在版權上要特別注意。

我真的為lis該為資訊和科技的先鋒者,將這些新科技應用在圖書館上,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和恩師meeting時,偷眼看到老師的桌上有這本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就向老師借閱,其線上目錄目前更新至二十七卷二期,最新一期為三十一卷一期,中間的目前看不到目錄表。
本期的主題為引文文獻與學術評鑑。我把目錄先key in如下:

專論:
大學研究評鑑與引文分析應用---王梅玲
量化指標並非學術評鑑的萬靈丹:以國外幾種代表性的學術評鑑為例---賴鼎銘
SSCI、TSSCI與台灣社會科學學術評鑑制度---黃厚銘
引文索引與引文分析之探討---蔡明月
影響指數:一個有爭議得期刊和研究品質評估指標---葉乃靜
引文格式規範對引文分析之影響:學術出版之傳播效應---邱炯友、張瑜倫

是的,國內許多老師學者對引文分析這個議題,在此期裡都做了很詳盡的討論,如果您對於引文分析之前沒有觀念,這期期刊是非常適合進入了解的一本入門書, 也可以對學術評鑑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其中黃厚銘非為圖書館學背景,而是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老師,所以我對其大作特別有興趣,想看非由圖資學背景的其它學者,是如何來看SSCI和TSSCI。黃老師也是主張仍需要量化指標,但只用一個ssci為指標之時,還是危險,他建議「台灣社對科學界先從有共識的部份著手,明確反對採用SSCI此一無意義、有失國格的學術評鑑標準」。
其文後也有提到,在<台灣社會學>期刊裡,共有三十七篇學術論文發表,有二十一篇為單位成員所發,而也"聽聞"文章錄用與否,主編也會出面緩頰等之怪狀…

這和我在理工學門老師間所聽到的怪狀「一篇拆二篇」「你捧我我捧你」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老師還有一點很有趣,「台灣社會學界從資深的學候到年輕的新近成員都對於SSCI或是TSSCI做為學術評鑑標準有或多或少的意見 ,但是南多只肯在私下抱怨,以致於本文也只能以匿名的方式引述這些說法…」,好像不論學界,我體認 的也是如此,或是說,中國人總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本事,剩下的,大多就是阿Q的心理吧…

總之,本期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若是對引文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很可以參考喔~…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天的都附上原文,我覺得會有翻譯上的問題,可以參照原文較不會有問題…


續昨日:

Blog/RSS use in L/IS Discipline
#High & incresasing adoption rate
Individual, personal blogs in L/IS are proliferating
##Quality varies
###Content
###Editorial control
###Regularity
##Issues of permanence
###New form of gray literature

Blog/RSS在圖書館/資訊科學的應用
.很高比例,並且在不斷增加
.個人的圖書資訊學的blogs不斷的增加
  品質的變項
  內容
  編輯控制
  規律性
  成果的議題
  灰色文獻的新格式    

ASIST Govermance Blog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ommittee
##A standing commitee reporting to the President
##Use has been low
#Strategic Marketing Task Force
##A specialized , short-term committee reporting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Use has been higher, more affective

ASIST學會的Blog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ommittee
  對總裁報告的榮譽委員會
   很少人用
.Strategic Marketing Task Force
  是一個特定,短期會議,對董事報告
   使用率很高,很有效率


More Blog/RSS uses
#Chapters &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Programs on Blogs/RSS
##Communication from officers to members
###Feedback from members to officers
##Showcase special interest
###Highly focused subject blogs
##Program/meeting summaries

更多的Blog/RSS的利用
.特定興趣的興趣小組
  Blogs/RSS的計劃
  由行政人員對會員的溝通
  會員對行政人員的意見
  特定興趣的展示
  高度注意主題性的blogs
  計劃/會議的摘要

Annual Conferences
#Now adopted by man LIS societies
##ALA, SLA, ASIST,etc, in US
##Have a few years of experience
##Aimed for coference attendess and non-attendees
##Fuller conference experience
##Multiple view points for discussion

年會
.現在採用的主要圖資學會
  在美國有ALA, SLA, ASIST,等
  僅有幾年的經驗
  很多的會議經驗
  各角度多角度的討論   


Blog, Wiki, Podcasting ASIS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Currently a "porto-SIG"
#Announced just 1 month ago
#Over 50 interested members
##Some have extensive experience
##Some have no experience
##Board membger support
##Not an age-dependent membership

Blog, Wiki, Padcasting ASIST 的興趣小組
.目前是一個實驗性的興趣小組
.一個月前發佈
.有超過五十個興趣成員
  有些是有丰富的經驗
  有些全沒有經驗
  有會員的支援
  是很年青的會員參與


SIG-BWP
#Name is a key issue
##Academics vs. Practitioners ?!
##Too much a "fad"
#Could there be some technology "snobbishness"(elitism)
##Simlilar discussion thread in other units of the society

BWP(Blog Wiki Podcasting)興趣小組
.名字就代表了主要議題
  學術vs實用?
  也許太流行了
.真的會有一些科技如此傑出??
  許多相似的主題也在學會的其它單位討論著


Blog/RSS Potential
#Announcements and newsfeeds
##Societies, libraries, units
##"New Books"(other resource)lists
##Calendar for upcoming traning
##people "in the news"
#Keep in mind that blogs/RSS are simple technologies with lo learning curves better vendor support (e.g.browsers)

Blog/Rss的潛力
.公告和新知通告
  學會、圖書館、各單位可利用
  新書通告
  行事曆功能
  在新聞討論的人
.主要是因為BLOG/RSS是容易上手的技術



Blog Worries
#No editorial control
##This is changing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control
#Too personal
##Can hurt job prospect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rticle (2005/06)
#Futher proliferationof information
##i.e. more information overload

Blog的問題與擔心
.沒有編審的控制
  這正在改變中
  行銷和公共關係的控制
.太個人了
  會傷害到工作前程
  在Higher Education的文章有提到
.過多的資訊
帶來更多的資訊超載


Podcasting in L/IS
#No uses as of yet
#Could be:
##Speeches/presentations
##Audio help/tutorial/training files
###e.g. language uses
##New avenue for specific support for deaf users
###e.g. audio polticles, access information, help,tutorials, etc.

Podcasting 在圖書/資訊學
.還沒有實際的應用
.有可能如
  演講/報告
  聲音上的指示/指導/訓練課程檔案
  如語言上的使用(在美留學生課程的使用)
  新的對某些聾(我覺得他打錯了…該是blind視障)障的使用者的新管道
   如以聲音幫助使用導覽提供資訊等。


 


Summary
#Blogs, Wikis, etc. expand web
$Allow new mode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Full potential not yet relized
#Full security and drawbacks also not yet realized
#Dynamic and changing@fast pace
#RSS community should experiment


結論
.Blogs Wikis這類都是網路的延伸
  讓溝通與合作有新的方式
.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在信賴度上還是有些問題
.在安全性與缺點上還是不能完全被信賴
.變化的很快
.RSS社群還在實驗中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師大所舉行,在國家圖書館的場地,由哈佛科學圖書館館長Michael R. Leach 的演講「Blogs, Wikis, RSS Feeds: How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y is Affecting Communication in Academic, Information Societies
因為要先打出來,再翻譯,時間上會花費太多,儘量找零散的時間以免担誤到正事,所以會有些慢…
會分三天把東西整理出來,是當天的演講的記錄
第一天是前半段的ppt原文與翻譯,第二天是後半段的ppt原文與翻譯。
最後一天是把我的觀點和印証的想法也寫出來,同時也會再補充一些現場的筆記…
在回台中的路上整理了一小時,又回家翻了一陣子,練完瑜珈後有些累,只好這樣混篇幅了。

ppt已經很明顯看出脈絡了,除了Leach所提外,有些我覺得還可以再補充和思考,還是放在最後再討論好了。

Blogs, Wikis, RSS Feeds: How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y is Affecting Communication in Academic, Information Societies by Michael R. Leach

Blog, Wikis , RSS Feeds:這些新科技浪潮如何在學術、資訊學會上造成影響



What are blogs
Basically, an online "diary"
Have capabilities to be more:
.Edited journal
.Information delivery platform
.News service, etc.
Web based with commentinterface & author interface
Interface with other IT:RSS

Blogs 是什麼?
.基本上,是一個線上日記
.但是還是有更多的
  □編輯的期刊
  □資訊傳送平台
  □新聞服務,等等…
.網路為基礎
.和其它資訊科技的結合:如RSS


What is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Push technology, like email
□Implenmanted with blogs
.Can be synchronous/real time or have a time delay
.Based on XML technology

什麼是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是屬於”推出”的科技
  □和Blog結合應用
.可以即性性或是延遲性
.是以XML為基礎


RSS Uses
.Similar to blogs
.Diary/Publication
.News feeds
.Announcements
.Aggregators/Summary system
  □Blog authors wo gather/collect
.Selective diss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SS的使用
.和blogs相似
.日記/出版品
.新聞餵給
.公告
.聚合器,/心得系統
  □blog作者門用來聚集和收集作品
.選粹性的資訊


Podcasting
#Based on weblog technology and Apple's Ipod music technology
#Basically blogging with audio files
#Another file sharing service

Podcasting
.基於Weblog技術和蘋果ipod音樂撥放器的科技
.基本上是以聲音來進行blog
.另一種檔案分享的服務

Multi-Pourpose Web Browser
#Lead by "Firefox"(Mozilla)
##Open source
##New leader in field
#Microsoft developing new IE
##Tabbed windows
##Customization
##RSS integration

多功能型瀏覽器
.由Firefox所領導
.是開放原始碼資源
.在此領域裡是領先者
.微軟發展新的ie
.多格視窗
.個人化
.整合RSS技術



Integrated Mail/RSS
#Lead by "Thunderbird"(Mozilla)
##Open source and new leader
##Competing against MS Outlook and Eudora
##Strong security features
###Harvard FASrecommendation
###Some caution:not fully "attacked" yet
#RSSand email integration

Mail和RSS的整合
.由Mozilla的"Thunderbird"郵件軟體所領導
  是開放原始碼軟體,和新的領導先趨
  和微軟的Outlook和Eudora的對千
  高安全性
   哈佛的FAS的背書
   注意事項:尚未完全的被攻擊過
.RSS和Email的整合




How the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sed
#Supplement exist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E.g. beyond email, or synchronous with email
#More than just a static web page
##Dynamic, "real time"
#Withous some of the drawbacks
##E.g. no spam(yet!)
##Low learning curves(kids can do it)

這些通訊科技要如何使用
.目前的通訊科技的改良
  □就像是比email更好,或是和mail同步
.比停滯的網頁更好
  □如即時性
.沒有以前的缺點了
  □如沒有垃圾郵件了(只是還沒有,不代表後來沒有)
.容易學習

Wiki use in L/IS Discipline
#ASIST Web Content Review Task Force
##Group of Information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 whowere appointe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ext version of the ASIST web site
##Wiki used to write reports
###Free, virtual, long distance capabilities
###Was very effective

Wiki 在圖書館/資訊學的應用
.ASIST Web Content Review Task Force
  Wiki用來撰寫報告
  免費、虛擬,遠距的能力
  非常有效率
 

More Wiki uses
#Wikipedia:
##Collaborative, online encyclopedia
##"Model" example of good product
##Proven track record
#LIS Wiki
##Launched 2005 June 30
##Potential, but unproven

更多的Wiki的應用
.維基百科
  □合作式的網路百科
  □一些成功的例子
  □漸進式修正的記錄
.圖書資訊學的Wiki
  □在二○○五年六月三十日開始
  □有發展潛力,但尚未被推廣


Wiki Potential
#Societies
##Governance
###Policy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 amongst committee/task force members
#Member services
##Creation of "white papers"
##Program development(unit level)

Wiki的潛力
.學會上
  □管理上
  □政策發展
  □在會議或任務小組成員上的通訊/合作
.會員服務上
  □”White paper"的建立
  □計劃發展


Wiki Potential in Libraries
#Management
##Commitee/task force report writing
##Sharing best practices among employees, especially in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locations
#Consortial Work
##Policies, License development, etc.

Wiki 在圖書館的潛力

.管理
  □會議/任務小組的報告撰寫
  □分享員工間不錯的實務經驗,特別是地圖散秩時

Wiki "Worries"
#For now , just an "Internal Tool"
  #Not for use/display with users
##Not "controllable"
###Quality
###Accountabillity
##Public image issues
###While a "hot technology"not yet proven for specific, public uses

Wiki 需要擔心的
.目前,只是一個內部的工具
.不是由使用者使用/展示的
  □無法進行控管
  □品質的問題
  □文責問題
  □公共影像議題
  □一個尚未推廣的"熱門科技",公共使用

明日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師大主辦的研討會於今明二天舉行,今天是Harvard大學科學圖書館的館長Michael Leach以及台灣大學圖書館項潔館長二位分享管理,在第一場Michael Leach的演講下做了筆記,第二場項館長的演講因為筆電電力不足,無法記錄,甚為遺憾。


這是第一次聽英文 在直接翻成中文做會議筆記,其漏掉的地方很多,不過,還是儘量把能記的放上來。
有趣的是,今天演講,Leach先生也有提到說firefox, thunderbird的利用(我之前也有提過一些意見,可見此文),還有新科技的應用是圖書館員需要先身士卒的觀念,在下面我也是大點其頭…

漏失很多若有人也有到場的話,也請幫忙補完。


Harvard Science LIbraries:Management Issues by Michael R. Leach
哈佛科學圖書館:管理議題 Michael R. Leach
包括技術服務,公共服務,圖書館空間,資訊科技的衝擊,和其它的議題


1哈佛圖書館背景:
先談一下,哈佛圖書館的背景,至今有十一個科學圖館在哈佛大學,我是負責其中二個的哈佛圖書館在
我們(哈佛圖書館)一年有3million美金館藏的預算以上,我們有六十五個員工,有二百萬一以上的館藏,包括了各種類型的資料,或是很難得的資料,也是全世界的很珍貴的。
在HSL(Harvard Science Library)的工作經驗。
我在HSL有二十二年了,我在kummel圖書館geolegical科學圖書館,後來和cabot圖書館合併。
哈佛的環境
我們剛結束了每年5%的資料成長期在,新的階段是5-7%,一些特定的領域上成長更高,.我們現在很需要新的圖書館空間來放我們成長的資料,最近也開始一直在進行擴建,因為一直在蓋,我的辦公室最近來很吵。現在有新的波士頓校區後,所以也在進行新館的增建。和資料一般,我們的教員也是五%成長,但是在支援的職員/館員卻沒有跟著成長。

2館藏政策:
期刊危機 Serials Crisis
已經超過了只是金錢的議題了。
我發現大型大學要付出更多錢買同樣的產品,像是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等,同時,我們發現像wily等的多年合約,失去了彈性,讓我們是處於被動的情勢也傷害了我們的館藏政策,
更複雜的期刊危機Complicates serials crisis
我們也利用OA"來解決期刊危機",很多人認為,OA(open access)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OA還是有些侷限,在電腦類的資料上,OA是應用不錯,但是在其它如化學類卻是少得可憐。
不訂購複本
一些期刊Serials 的策略
以前的核心期刊的觀念也在目前時代的不同開始不用一定要訂了,因為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的關係,我們可以了解到有哪些期刊的重要性,或是適用,所以以往的觀念也在改變,一些核心大型期刊也不用一定要訂了,可以再進行評估。
非傳統格式的資料:
圖片館藏Cartographic collections
Traditionally not well supported
Gis is changing this
Need to purchase spatial data
Specialized datasets
-大多是免費的,但是有些種類,如化學是超貴的~
-訓練和公共服務支援問題
-
目前的研究方面支援
我們現在只是找專對他們研考的所精確需要的資料,而不用再找或訂一堆之次"通用"型的資料

未來研究的計劃。
我們也會在對網站上特別注意,有很多的網站是有最新的東西, 我們會蒐集這些網站上的資料,並提供給需要的研究者。

3技術服務
資訊取得的改變changing Information acces landscape
.google哈佛大家都用google
.ggoogle&OPACS
Google在一般的東西上很好用,但是在少數資料非主流上卻不是很好用,目門前在研究上還是需要圖書館的幫助
我們同時也發現Google Scholar也是愈來愈多人在利用它。
.資訊文獻
.數位時代的出現

技術服務花費的分析。
.編目上一件要花多少錢?
.在ACCESS 和RETRIEVAL要取得平衡

新的有效工具和程序
.最低編目的政策
針對我們需求來做最低限度的編目


4、讀者服務 Public Services
.館內參考服務IN HOUSE REFERENCE SERVICES
頻率是愈來愈多
把參考館員放在"讀者在的地方"像是咖啡、社交場所,與關鍵使用者見面。,和他們對談,了解他們的需求來當指標
有把流通和參考首是期它檢索要項服務結合為一的趨勢,Library as a Place

虛擬參考服務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
同步型sYNCHROOUS
-現場聊天室
-有些有視訊功能
-還是在INFANCY STAGE,我們還是在測試的計劃,我們還在看是不是所有人都要這個服務
非同步型ASYNCHRONOUS
-COMMENT/REQUEST FORMS ON WEB PAGE
很多人會問我們能不能多些服務, 通常我們會說「是的,我們很想,只是沒錢」
-EMAIL
很多人會直接寫信給我,而我們也是儘量直接就回信
-VER HIGH USE

訓練與資訊文獻TRAIN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目標:SELF -SUFFICIENT END USER
,. 基礎等級的建設
.特定的介紹
如ENDNOTE
. SPECIALIZED SCIENC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5圖書館空間
讀者需求的改變ChANGING NEEDS OF AUDEINCES
-大學生愈來愈需要「安靜的研究空間」又需要很吵的團體空間
在理科裡,是很需要這個團體空間,我們有教以千計的人沒有用館藏,只是用空間。
-大學生要功能全的IT支援,包括無線上網,MAIL,和應用程式像是WORD的支援
-教師和其它研究者不需要常來圖館
,他們的需求大多在虛擬裡就能滿足
,最好能送到他們的桌面上,

-HOUSING COLLECTION
.有一半的館藏不在校園,而是在外儲存
-ARCHIVAL VS ACCESS COLLETION
. CURRENT MATERIAL IS "ARCHIVAL

6. 科技的衝擊

-一些例子
.INTERNET AND CELLLAR COMMUNICATIONS
如PDA和電話的結合
. ACCES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TGECHNOLOGIES
GOOGLE和我們合作,他們合約上有注明只有少數特定館員能進去,以保護他們計劃的商業機密
,出版科技PUBLISHING TECHNOLOGIES
出版商會搶走我們的發揮空間?E.G. ALL-ELECTRONIC REVIEW PROCESSES
.DATABASE TECHNOLOGIES
E.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個人化產品的趨勢PERSONAL PRODUCIVITY TRENDS
整合性的工作站INTEGRATED WORKSTATIONS &
有提到firefox,thunder bird都是整合性很好的產品,而且免費,我也在使用,
.伺服端的支援NEW CLIENT-SIDE SUPPORT
-RSS技術
-可以擴充的流覽器EXPANDABLE BROSER

安全性SECURITY
.垃圾信的超載,SPAN OVERLOAD(85% OF ALL EMAIL)
.病毒和蠕蟲VIRUS AND WORM


7。個人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M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CHANGING SKILL SETS
BLURRING OF PROFESSINAL/SUPPORT SATFF

.BUILDING A FLEXBLE WORKFORCE
.FINDING HR EFFICIENCIES ACROSS UNITS
.OUTSOURCING

8。結論
哈佛科學圖書館希望能做到一個合適的,高效率的組織,進行了解和評估目前的館藏,支援研究與服務,在受限的經費下,仍然能增進研究。
-CREATE A FLEXIBLE, HIGHLY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NGO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OLLECTIONS, SUPPORT AND SERVICES
RESTRICTIVE FISCAL ENVIRONMENT
GROWING RESARCHING



問題:
後來美美老師有問投影片下有註明版權為哈佛所有,是政策與否
Michael回應為:
其投影片在下有是哈佛的版權宣告,該校政策為員工簡報版權均為哈佛所有,因為其工作成果均為哈佛的成果,為一常規政策。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樣說不太對,十年紀念刊是特別號的感覺,其實還是原本的正常出刊…期刊連結http://www.dlib.org/

不同的地方是,這一期的Dlib有很多的觀念性和反思數位圖書館的文章出現,而著文者大多是一般印象中名校的研究者,如伊利諾、史丹佛、匹茲堡等老師,內容有探討數位圖書館下一步思考的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The Next Decade for Digital Libraries by Clifford Lynch, 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
有經費相關研究的「Funding for Digital Libraries Research: Past and Present by Stephen M. Griffin,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oi:10.1045/july2005-griffin 」
有資訊角色與數位圖書館員相遇的探討「當杜威遇到吐恩(這位資訊科學的先行者同時也是位gay man)」「Dewey Meets Turing: Librarians,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the 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by Andreas Paepcke, Hector Garcia-Molina, and Rebecca Wesley, Stanford University doi:10.1045/july2005-paepcke」等等,有很多很多相當值得一觀的,

這幾天有空會慢慢翻些較簡單的(我英文程度不佳:p),想嘗鮮的可以先行閱讀,這期真的是非常非常值得一觀的~~!!!!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日至師大,拜會了XXC兄,XXC兄是當初我在注意PODCasting時認識,Podcasting這名詞也是從其處第一次看到,才開始進行了解,當日聊了一下午,所得甚多,臨別時,稍聊到圖書館目前處境,我說圖書館目前有很多問題,使用率不高,也許提供更好的讀者服務和技術服務可以有效改善,XXC兄反說不見得如此,也許讀者需要的是其它的,並推介此文

Wiegand, W. A.(2003).Reposition a research agenda: What American studies can teach the LIS community about the library in the life of the user. /The library quarterly/, 73(4):369-382,

昨日閱畢,隨手翻譯一些,至今日到校,才發現賴鼎銘老師課程裡早有討論,而該文譯者也翻得也比我好得太多了,就不再翻譯,可至http://www.xxc.idv.tw/mt/archives/knowledge_sociology/002186.html見詳盡而完整的討論。

之前上課時,老師也有提到,我們所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讀者的需求,我個人的思惟大多放在學術圖書館上,重心也自然放在如何有效的提供資訊服務,或是更窄化的「提供良好的資訊服務=符合讀者的需求」,在此前提下,就忘了更根本的東西,而陷入了"圖資學界只專注於圖書館第一項功能的研究(資訊的利用;access),卻沒有掌握第二項對圖書館場地的研究與第三項圖書館閱讀的研究。"的迷思之中,當日討論時,也有提到目前的「公共圖書館空間營運改善方案」,其實就是閱讀場地、氣氛的營造,但在學界裡,研究還是針對第一項較多(也許是我的閱讀不夠,近日更覺得我的閱讀是少得可憐),是否能說,讀者需要的和學界著重的有些許落差?

相對於對資訊的追求,的確,我正如文中所描述一般,未注重「圖書館即場所」的角色分析,雖明白所謂圖書館誠品化此事是為了吸引讀者,卻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文中有提「但是在一份ALA針對1500名成人的電話調查訪問中,卻有76%受訪者認為館員最需要加強的是「更熟悉書籍與作者」……似乎圖書館並不像其宣導的情況那樣的了解讀者的需求」館員的角色要如何做到"更了解書藉與作者",尤其是目前資訊爆炸的社會。和館員短缺的現實…

該文的"閱讀"部份,尤其讓我有另一方面的體認,圖書館不只是"倡導閱讀",而要更正視在公共圖書館裡閱讀主流裡的內涵:公共圖書館裡什麼書最受讀者歡迎? 為什麼? 是不是對最受歡迎的書再大量採購以增加使用率? 而原有的教育和較少數的需求如何取得平衡? 是否與"主流"書進行活動結合等等…另外,公共圖書館館員的能力是否有其它的需求(對羅曼史小說要特別熟悉? 對動漫畫要有認識? 育兒與家庭資訊的取得?)
圖書館學不該是知識象牙塔的學問,而是該更實際而貼近生活,它是多面的,而且該都被兼顧…

不得再提一次新加坡,(我只去過新加坡的,沒辦法…下次去香港看看…),也許我沒有完全看到所有情況,但,新加坡圖書館的確掌握到閱讀的氣氛,Library as place的確掌握到了箇中三味,國內也在進步,也看得出來,在讀者服務、技術服務,資訊技術的關注下,可以再重視些「人生活中的圖書館」

下面節錄幾句我個人覺得有趣interesting的句子:(出處來自http://www.xxc.idv.tw/mt/archives/knowledge_sociology/002186.html 翻譯導讀:陳啟亮)

.Wiegand認為這些因為圖書館事業向來過於重視「圖書館中的人」而忽視「人生活中的圖書館」。並且在規劃圖書館的未來與計劃時,低估或是忽視娛樂與休閒,所用的技術也過於「資訊導向」

.Wiegand認為最快的方法是請美國研究的相關學者能往圖書館(公共、學校、大學)這個領域發展。美國研究科系也能開設相關課程,以了解兩者(美國研究與圖資學界)之間的隔閡。他也「請求」圖資學界能接受相關研究的邀請。

.Wiegand也認為,圖資學界需要了解,為何在21世紀,充滿各種新資訊技術的傳道者與不支持的政客與學校管理者中, 圖書館的利用還是能持續的成長。

.幾乎所有的統計資料都顯示,公共圖書館中最主要的閱讀功能是提供休閒閱讀,而不是所謂「有用的知識」的閱讀,也不是「學習」功能或是「教育」功能。

.Rifkin認為「娛樂創造文化」,「娛樂解放人類的想像力而創造共享意義」,「娛樂是人類行為的基礎,沒有娛樂文明無法存在。」如果根據Rifkin的說法,美國圖書館最大的貢獻在於借出了相當多休閒小說,提供了休閒讀物與空間。也許更重視研究讀者的休閒閱讀,才能深入了解美國人喜歡圖書館的原因。
.在2002華盛頓州的Tacoma議員Kevin Phelps,在議會中要求淘汰圖書館,因為圖書館「像是躲在磚塊與水泥中的恐龍(are somewhat of a dinosaur...too intensive on bricks and mortar)」一樣不合時代。

這些句子都很與我之前的印象不同,是另一種視野…

--
7/22補充:
後來覺得這位Wayne Wiegand很熟,就再找了找之前有閱讀的文獻,
果然之前有閱讀過他的文章,
翻譯為「老媽與我:資訊價值的不同」
Mom and Me : A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Values

i這篇我印象很深,因為是很生活化的文章,也舉很生活化的例子,我下次專文介紹…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這篇,也是老師在學分班上推介的文章,本想找看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對圖書館學本質和未來有些想法,結果一看…Gi~~它的英文(至少是前半部),可真是有水準的英文…但是,如果是經典的話,還是得看下去,我知道會翻得有些問題,會有很多辭不達意,不過,非常希望有人能指教錯誤的地方,可以讓它可被更多人閱讀,讓圖書館員能理解/思考我們的專業/未來在哪? 這篇蠻長的,所以會分批慢慢翻…

最近對岸也很常在討論圖書館學精神,到底我們的專業/核心在哪?
有的話,我們有內化多少?……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librarianship


大的阿根廷作家波赫士 寫了個叫巴比倫圖書館故事,描述一個壯麗的,永恆的圖書館,它的書架上有所有能被二十個字母所拚出的符號的組合。換句話說,所有語文的資料都會被收錄。所有東西有:未來每分鐘詳盡的資料,大天使長的傳記,詳實的圖書館目錄,數以千計的錯誤目錄,証明這些錯誤的目錄的論點,Basildes的諾斯替基督教派(梁董按:對基督教而言是種異端教派),對福音的評論(這兒該是指正統教派),對福音評論的評論,關於死亡的真實故事,以各種語言翻譯的所有書,每本書在所有書內的插寫評論。


THE GREAT ARGENTINIAN WRITER JORGE LUIS BORGES (1964)wrote a story called "The Library of Babel" describing a magnificent, endless library:

[I]ts shelves register all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he twenty-odd orthographical symbols .... In other words, all that it is given to express, in all languages. Everything: the minutely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future, the archangels' autobiographies, the faithful catalogue of the library,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false catalogue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fallacy of those catalogue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fallacy of the true catalogue, the Gnostic gospel of Basilides, the commentary on that gospel, the commentary on the commentary on that gospel, the true story of your death, the translation of every book in all languages, the interpolations of every book in all books. (p. 54)


種正確資訊和錯誤資訊的大雜燴迷惑了波赫士的圖書館員。雖然每位圖書館員都該在一些大型圖書館的六角形房間裡能自主其事,多數人還是直覺的發現圖書館容納所有合適的書且辯白著他們這些個人的行為。. “這些朝聖者他說在狹隘的走廊上爭論,說著黑暗的詛咒,互相牽絆在神學的書梯上,把這些騙人的書丟在階梯的通風井裡而其它人成為官方的蒐尋者 我曾看過他們他說在他們工作時的演出:他們因為他們的旅程而累壞,他們談著個壞掉的書梯,差點害他們喪了命…有時他們拿起最近的一冊,並且匆匆的翻了一下,找著不好的字眼。明顯的,沒有人期待會找到任何的東西正如其它人所了解的,在波赫士的文字裡在六角型房的一些書架上,必有一本書,它是其它所有書的概要:一些館員讀了它,他就如神一般了。

This strange stew of 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bewitches Borges's (1964) librarians. Although each librarian was supposedly in charge of a few of the great library's hexagonal rooms, many reacted to the discovery that the library contained all possible books by rushing off to find those special works that would vindicate their personal actions. "These pilgrims," he says, "disputed in the narrow corridors, proferred dark curses, strangled each other on the divine stairways, flung the deceptive books into the air shafts..." (p. 55). Others became official searchers. "I have seen them," he say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function: they always arrive extremely tired from their journeys; they speak of a broken stairway that almost killed them... sometimes they pick up the nearest volume and leaf through it, looking for infamous words. Obviously no one expects to discover anything" (p. 55). Still others realized that, in Borges's (1964) words, "on some shelf in some hexagon.., there must exist a book which is the formula and compendium of all the rest: some librarian has gone through it and he is analogous to a god" (p. 56).

赫士的寓言將圖書館學以文字詮釋的很貼切,它確實將秩序/無秩序,資訊/非資訊,貧困/過量之間的圖書館學在變換的處境表現出來。我們目前面對的龐大資料量讓許多的圖書館員瘋狂的去追逐資料的科技。有些已從他們的錯誤中學到補救之道。有些人還是安靜的夢想著在某處的某圖書館員能完全的理解這些。

Borges's parable serves well as a text for librarianship today, for it is indeed perpetually perched between order and disorder,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between poverty and surfeit. The vastness of our current information possibilities has many librarians madly pursuing the technologies of data. Others have learned to their detriment the price of panaceas. Still others quietly dream of the librarian somewhere who understands it all.

會學學者還沒有趕上充滿活動的當代圖書館學。如果一個人閱讀由社會學家所寫對圖書館員的分析的話,他們大都將焦點對在嚴肅(還有,明而可顯的,無意義的)圖書館員到底是不是專業的問題上。社會學教科書上把圖書館學稱為一個半專業。教科書把專業定義為由專家組成組成體,他們應用特別的秘奧知識在特別的情況下。專業有其教育體系,並一起參與如考試和其它正式評鑑。他們對擁有和實行某些倫理守則的行為有其信念。他們同樣認為他們的服務是要收費的,不論結果是成功或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專業常常是獨立的開業者,這種模式在法律、醫學上很明顯。更確切地說,曾是在法律、醫學上很明顯,就這些印象來說-服務收費,內部服膺的守則,獨立的作業法律和醫學內正在快速消失。

The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has yet to catch up with the wildly dynamic world of contemporary librarianship. If one reads the analyses of librarians written by sociologists, 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venerable (and, as shall be shown, meaningless) question of whether librarianship really is a profession. Textbook sociology calls librarianship a semi-profession. The textbooks define a full profession as an organized body of experts who apply some particular form of esoteric knowledge to particular cases. Full professions have systems of instruction and training together with entry by examination and other formal prerequisites. They are believed to possess and enforce some kind of code of ethics or rules of behavior. They are also thought to rely on fees for services, fees which are due whether the result is success or failure. Full professionals in this sense are usually independent, freestanding practitioners. Obviously the models for this conception are law and medicine. Or rather, were law and medicine, for this image--fee for service, internally enforced codes, independent practice--is fast disappearing from law and medicine today.

教科書的觀點裡,半專業和專業的不同是在他們是在官僚體系下的員工,通常缺少終身的事業,並不用使用如醫學或法律那種奧秘的知識--至少在目前社會學家的眼裡是這樣子。舉個例子來弄清楚的話,這種觀念上專業/半專業上的差異就如男性和女性上能做多少事的不同吧。

In this textbook view, semi-professions differ from the full professions in that their members are bureaucratically employed, often lack lifetime careers, and do not use, in the eyes of certain sociologists at least, knowledge as esoteric as that of law or medicine. The major semi-professions are social work, teaching, nursing, and librarianship. As the examples make clear,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 between profession and semi-profession probably has more to do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an with anything else.


分專業和半專業的社會學家並沒有就這種二分法而被說服。根據專業化過程的理論,半專業只需去等。專業化過程曾是如手扶梯般的無可避免的。第一先有學校,然後有個組織,再來是考試、再來執照制,再來出現守則,突然,這職業就到達了它的終點站專業,就像律師醫師一樣。就算是今天,每次人們用到專業化過程這個字時,他們腦裡出來的印象就是一個穩字前進的手扶梯,帶著他們和他們的職業達到更高的層次。當他們到了,將會有人們敬重他們的專業思想。

The sociologists who divided full professions and semi-professions were not persuaded that the dichotomy would last fore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rofessionalization, semi-professions had only to wait. Professionalization was as inevitable as an escalator. First there came a school, then an association, then examinations, then licensing, then an ethics code, and suddenly the occupation had arrived at its destination--a full profession, just like the lawyers and doctors. Even today, every time people use the word "professionalization," the image they have in mind is an escalator steadily bearing themselves and their occupations toward a higher status. When they arrive, the would-be professionals think people will respect them and their judgment.

這個圖書館員所在的電扶梯不知為何卻從來沒有到達過。過了一個世圖書館學似乎與杜威時代相比並沒有靠目標近些。有個簡單的原因。根本沒有這個電扶梯。專業全是存在於同一個水平上。為了確定,職業常常去創造考試、証照、協會和倫理守則,當遇新的知識成為它工作的生態,當其它職業也參與了其工作的一部份時,當首要工作的需求逐步的改變時,所有存在於世上的所有証照均不能保護一個職業。職業(如圖書館學或是其它)和其工作是取決於與工作的關係。當我們注意在專業化過程時我們若要將這工作架構為一個真正的專業時,它總是會停滯了它在歷史上進行的規跡。

But the escalator on which librarians are perched has somehow never arrived. After a century, librarianship seems no nearer to its goal than in the Dewey days. There is a simple reason for that. There is no escalator. The professions all exist on one level. To be sure, occupations often create examinations, licensing, associations, and ethics codes. But all the licensing in the world does not protect an occupation when new knowledge transforms the nature of its work, when other occupations take parts of its work away, when the capital requirements of its work gradually force it to be organized in different ways. What really matters about an occupation--librarianship or any other--is its relation to the work that it does. When we focus on "professionalization," we take that work for granted as if achieving the structural shape of a "real" profession would somehow stop the history of work in its tracks. But one has only to think of medicine today to see at once that even this most professional of professions looks a great deal different today than it did thirty or forty years ago. In the , most doctors are now salaried workers in bureaucracies. Their fees are set by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They are disciplined more by malpractice lawyers than by their own disciplinary boards. They still make a lot of money--if that is one's indicator of professionhood--but that too will change soon.


待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珍小姐是誠品書店的督導,今日分享了誠品的很多經驗,今天的演講之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她對書店的熱情和對自已工作意義的認可,陳小姐對書的熱愛與努力,讓我在下面一直點頭。誠品能成功,若員工都如陳小姐一般認真,我想其來有自,思考與執行、認可與付出,再加上十六年來的經驗,與在營利事業裡的強大壓力下,造就了目前的誠品。
這種認可和努力,是值得去努力學習…

後有人提問,為何誠品能選書如此的精準(提問學姐是專門圖書館館員,有請他們幫忙選書,後來被機構的專家所稱讚),陳小姐在後來有說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機器不能推介,機器不能分類,書店的人員在閱讀充實自已,這些就是專業,這些機器是不能取代的。」
圖書館員的核心和價值,正該是在這種核心上,唯有以人/讀者為本,我相信未來絕不是如opac之死、圖書館之死這樣的悲觀。相反的,若真因科技的發展/威脅,讓我們去反思我們的價值,也許正是破除原本的迷思的大好機會。

以下為來得及的紀錄
-----

書店行銷趨勢與閱 行銷閱讀的創意與樂趣 從誠品書店經驗談起
by誠品書店中區督導 陳富珍小姐


陳小姐表示她個人的經驗是在誠品書店,以企業的角度和圖書館的角度不同,但是在服務的角度是一樣的。今天的題目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但是閱讀一定是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樂趣。

本日會分成幾個面向來談,一般人一聽到行銷,只會想到sale,但是現在,更重要的是服務面。許多的東西到處可以買到,像是手提電腦,可以到全國或是x坤上面,但是取決的決定,現在大多是在服務上,誠品就是在這上面有自已的堅持,也就是行銷服務。

行銷閱讀的創意與樂趣
從杜樂的圖來看十五世紀的書呆子形象,和書架閱讀機的事,而中國人的閱讀,從明朝的戴明的舟中閱讀來看,是件很悠閒的禪意。

行銷閱讀的重要元素

「人(你和我)」-------「夢想+熱情+服務+活力」
|
「空間」 --- 「商品」--- 「活動」

熱情是很重要的,陳富珍督倒,舉例在某片dvd上,因為認同這是一件很好的dvd,所以,大力推介,而讀者也認同,很快就賣出去了,因為是熱情,而讀者可以感受的到。

誠品書店的空間:
●人是環境的主體。
● 空間是閱的一環
● 美是人性的原始的欲望
● 體貼是服務的根本
● 舒適是良好互動的開始

空間改造的條件,環境資金創意經驗的結合
政府的建築一直以來,明明都有這些條件,卻不是有很好的呈現,不過近年來好得多了。
誠品書店的高書架最高是二百四十公分,小朋友書架最高的是二百~一百八,而在兒童會有其設計的椅子,空間是以服務而去設想的。

陳督導舉敦南舊店的例子,「看不見的書店」的徵文,讓讀者去發揮去想他們想要的書店,後來產生了第一個二十四小時的書店。在舊店要換至目前的地方時,陳水扁市長還有當說客「台北不缺百貨、卻很需要書店。」於是把敦南店移至新光大樓處。
而中友店,圓形的造型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美麗的書店,兒童區又是不同的感覺。


書店行銷的趨勢

1989~2005誠品書店十六年和台灣閱讀文化的改變:讓圖書出版的丰富多元,閱讀品味的提升。

其時空背景
書店通路-傳統經營期(1983前)
.店舖型態-
1、 書報攤(交通樞紐、接駁中心)
2、 小型圖書文具店(中小學近)
3、 傳統獨立書站(火車站前、學校附近為主)
.經營特色
1、 家庭金經營、管理制度欠缺
2、 賣場雜亂、燈光昏暗
3、 滿足街坊需求

書店通路-連銷經營1983年後
第一波革命(八○年代)
金石堂 標準化的店面 建立書店品牌、引進銷書排行
第二波(九○年代)
誠品 書店空間品質 大量西幼、文化環境轉型 連銷而不複製 圖象閱讀的重要

誠品書店的創立的背景(1989)
自由化與「第一階段」的全球化
.政經背景-87年解嚴、88年報禁解除、黨禁
.文化背景-第二波海外知識份子返國潮,人文/art的學風大盛
.社會背景-國民所得突破八千美元,民間觀光旅遊興起,視野大富拓寬。富裕社會中,休閒及精神生活需求增大
.消費環境-各種型態國際品牌引入,商品多樣化(卻有資訊缺口:出版書類還是只有傳統類別、外文書引進有限、衛星有線電視及網路尚未成形)


台灣圖書出版市場-上游
1960-2001的四十年中,出版商多了十倍,風格從六○年代教科書到七○年代文學到八○年代的商業和非文學到九○年的勵志心靈等,九五年的生活風格、圖文書,二○○一年的商業企管等等的演進。

台灣圖書出版市場-中盤
經銷體系
1、出版社 連鎖書店
社方- 2、雜誌社 ---總經銷----中盤商--- 新興通路
3、文具/影音/玩具商 傳統書店
經銷商現況
二極化的發展 集團vs小眾的二極發展

● 大型出版社採取部分直往及部分委託中盤之略,主導性強
● 中小型出版社對中盤仰賴度高,通常全面委託總經銷
等等…


圖書閱讀的多元化:
● 敬重多元閱讀的樂趣
● 滿足各種讀者的需求
● 小眾出版的文化關照
● 延伸閱讀的觀念推廣
● 主題閱讀的價值意義

誠品中友店為例,要七千多萬的資金才能營業,誠品也是可以把重點放在暢銷書上,可以節省成品,但是誠品願意多放些心思於小眾出版上,讓閱讀多元。

陳督導拿一張圖片可以看成少女或老婦的圖,來舉例一本書不同人來看,是不同的角度。

主題書展的企劃->行銷閱讀
創意發想->推介好書->服務讀者


誠品的活動
2004誠品十五周年: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不光是只有書店去推介,也讓讀者能推介給讀者的管道,雖然第一名還是哈利波特,(流行的大眾),不過令人開心的是,第二名是紅樓夢,而很多經典都入選了,像是米蘭昆得拉「生命不可承受的輕」等等(我不喜歡這本:p)
2003誠品讀書節:文藝復興->重讀經典
2002 典範學習-傳記書
2000誠品11周:千禧年->時間書展
是去法國時,看到當時的展覽,就有了這個想法,有時靈感會突然出現,不是完全要在書堆裡去找,該去多看看。
1996春天的導讀計劃:名人推介書
選擇上要注意,找蔣勳推介電腦書,總是有些問題。


多元知識向度的發聲
1995台灣環境生態書展
1995秋冬服裝書展
1996彩虹的天空->同志書展
1996落地麥子不死->張愛玲書展
1997東方明珠今昔->香港回歸書展
1998台中.作家書展
2002單騎悠遊.閱讀幸福->旅行書展
2004誠品旅行節->運動旅行

借力使力的銷售最方便,像是當公視的張愛玲的「她從海上來」播出後,讓她的書又開始再賣,而胡蘭成的書更讓人覺得!#$!…
如何在年代裡捉到氛圍和脈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書店不只是書店
靜態圖書經營與動態藝文活動參酌並進,知性休閒場域的體現。
陳督導表示誠品把閱讀擴大解釋,把展覽、演講也當做另一方面的閱讀:一年五百場的展演活動,質與量
深度與廣度
時間與熱情
累積文化的厚度。

聽見者的需求->回應與服務
2002~2004 三份家庭書單的產生
.協助父母挑書
.協助教師找教材
.推介有趣好玩的書
.用好書陪孩子成長

陳督導與同事的例子,她是十六年前兒童館的經理,一天在路上遇到十六年前的小孩和其母親,依然認出她,以前說故事時的三yr小朋友,已成為一個大人了,也影響了他閱讀一生的習慣,証明在熱情的服務下,會有更多的人被影響,也讓她很有成就感。
而誠品夜書店也是誠品為了能服務更多的人,而推出二十四小時的服務,雖有其問題,但是還是能有更好的服務。
服務不是只悶著頭服務,而是要更貼近讀者,年輕的家長不會挑童書,書店人員就該去研究他們的需求,於是按年紀分了三份書單,給不同年紀的小朋友。

書店能,公共圖書館能不能?
世界個地愛書人的熱情->讓文化資產發光->讓生活美好
推介書…書店風景.鐘芳玲著
查令十字路

學生時期的時候,並沒有錢,公共圖書館就扮演了很好的角色,陳小姐不擔心,公共圖書館會搶了出版的生意,閱讀習慣的養成,能讓一個人有經濟能力後買更多的書,共存共榮。

世界四大書展
.倫敦書展
.美國BER書展
.法蘭克福書展
.波隆那兒童書展
古城用童書開創新風情,是用書改造了城市最佳的案例。

全球化的年代裡,沒有人可以預測到底趨勢在哪?

書店與圖書館
.知識益趣的傳遞者
.人文資源的推廣者
|  
利已和利他
|
改造空間<丰富藏書、優質展演、熱情服務>

我們都是進行很有意義的工作。

行銷
經濟學:需要創造存在的必要、服務提升更高的價值。
在現在多的世界裡,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所謂趨勢就是趨勢。魔鬼多在細節裡(郭台銘)
行銷的基本功夫:資訊的收集->執行力
像是,世界四大文學獎是哪些呢?



問與答:
誠品人的錄用特質?
熱情和服務態度是最重要的,而專業反而排在後面。當然有專業最好,但是看背景不見得有用,中文系也有不閱讀的,學企管的也有人很愛閱讀的。來書店工作的同事,至少是對書店而有興趣的人,這是基本的。早上上班時,每個書區的人會介紹自已區域的書,可以讓同事能有些概念,介紹的好的話,有時還有”內銷”的現象
(梁董按:我是真的很愛書的嗎?我有那麼多的熱情嗎?)
(圖書館員彼此分享的重要性)

如何維持對工作的熱情?
推介看「為自已出征」「僕人」「誰端走了我的魯肉」三本書(是的,乳酪成魯肉了…是我打錯了,而且是真的打錯了…不過還是很好笑,就留著吧…哈哈…)。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昨天圖書館之死有看圖書館的未來是帶有悲觀的看法,圖書館的未來真的只有死路一條嗎? 從TIKI RSS FEED for Weblog處(在此致謝)看到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n 2015 這篇文章,至少在題名上表示在2015年圖書館還活著…


網址於此:http://www.futuresgroup.org.uk/documents/the%20public%20library%20service%20in%202015.pdf

這篇是在探討在未來的公共圖書館該有什麼服務,Laser Foundation(LASER (The London and South Eastern Library Region))由所發表,略看一下,好像它是屬於大英圖書館之下的組織,對公共圖書館領域裡多有著墨。
該文是統合二天Laser在Bedford辦的研討會結果而成,對未來十年的公共圖書館的未來有以下這些結論:

1、對公共圖書館"免費傳送(資訊)"需求不變、而將書送至家裡、專業研究服務等的這種高品質服務會有持續需求
2、圖書館服務需向零售業看齊其"顧客導向"
3、RFID將會對館員帶來新氣象
4、在快速變遷的社會和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裡,圖書館需兼顧學習變化和培養有能力管理變化的人才。
5、公共圖書館需向公司行號學習穿著制服、或是對穿衣要有規範、館員要多"地板走動",並向良好的店員學習好的顧客關係,好的館員應得其應得的薪水,而表現不佳而又不需要人力的館員則需"幫助"他們"離開"
6、管理技巧正短缺,而圖書館學校卻沒有貼近目前的需要
7、圖書館職責在國家與地方的分岐上非常困擾大眾、制度上根本上的改變和經費的籌措的改進是非常需要的。
8、在將來不會有"一個呎寸適合所有人"(萬能)的圖書館,每個圖書館是符合當地的需要,有些會和當地服務結合,或是在商業場所,或是虛擬圖書館。

看完結論後,不禁想說,不論台灣、大陸、就連英國的公共圖書館也有遇到類似的問題,若拿與下面的八點結論中的第1、2、3、4 、5、6、8點對照我去新加坡的經驗來看,新加坡的公共圖書館是超過英國的,因為他們都在做而且已經做到了(這樣算領先十年嗎?)

公共圖書館的困境看樣子是不分國界啊…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我一直以為圖書館在追求科技這件事,就本質而言是件很矛盾的事,(先不論以人文為本,以科技為用的想法。就單單看本質上), 圖書館不斷的追求科技,以求這些技術能讓讀者方便的得到精確的資訊,於是自動分類與索引是圖書館學的一門,於是數位典藏為我們要發展的一科,於是如何利用不斷發展的新科技在圖書資訊學上,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但若是把它當做向量來看,時間為x軸、科技對讀者的重要性當y軸,y軸若是很緩慢的向上爬升,而當時間無限長時,科技對讀者的重要性總有一天會到頂點,那時,館員的重要性在哪? 圖書館追求科技最終頂點是科技會取代圖書館,我以為這是本質上的矛盾。這篇文章就是立於這種論調上的一篇文章…

問我的話,雖然我認為本質如此,我卻不認為圖書館會被科技取代,因為讀者的需求會隨著科技愈來愈多,圖書館只要站在為讀者提供更好服務為前提的話,一定會有其存在的價值。圖書館未來的樣貌、圖書館員的角色是否如現在一樣,這倒是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若是圖書館/館員,在這數位變動的時代不求進步/不去學習,淘汰將是無可避免的,也沒得怨天由人…

原文請點我

The Death of Libraries  by TR Staff
圖書館之死?


At most libraries, the hand-typed card catalogues thumbed by generations of patrons have been supplanted by electronic indexes accessed via PCs locally or over the Web. Now that Google has agreed to scan millions of books from five major libraries and to make their contents searchable on the Web—a project that experts say is likely to yield spinoff technologies that drastically lower the costs of digitization and catalyze similar efforts worldwide—can the disappearance of libraries themselves be far behind?

乎所有的圖書館,都由原來讀者手動翻閱的卡片目錄都被由電腦或是網路查檢的電子索引所取代。現在Google更得到五個主要的圖書館同意掃描其數以萬計的書並讓這些內容可以在網路上所檢索到-此計劃據專家表示會得到數位化成本大幅降低這個附帶效能,並在全世界裡催化出類似的努力-那圖書館會不會就這樣消失了呢?

Most librarians say no, as our story “The Infinite Library,” on page 54, reports. Whatever the form in which book content is stored, librarians believe, people will still come to libraries for expert help finding information, for public access to the Internet, or for the comfortable atmosphere libraries provide for reading and reflection. And there will always be a need, professionals point out, for places that preserve traditional paper books.

多的圖書館員都表示不會的,正如我們在54頁所報導的"無限的圖書館"一樣。不論書裡的內容是以哪種形式儲存,圖書館員相信,人們還是會到圖書館以尋求專家幫助他們找尋資訊、或來使用公共網路、或來能舒服提供閱讀和互動的圖書館。專家們指出,要個地方來保存傳統紙本的需求也總是會存在的。

All of that may be true.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to wonder how libraries will trump the expediency of being able to download a whole book over the Web, at little or no cost, instead of schlepping to the library. Print-on-demand services are spreading fast (see “The Future of Books,” January 2005), and electronic reading devices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until they rival the resolution and usability of regular books. At that point, the only burning reason for a physical trip to the library will be to see a copy of a needed book that has not yet been digitized, or that has been digi­tized but is not downloadable due to copyright restrictions.

些可能全是真的。但是在其中還是有空間去思考圖書館如何能勝過在只需一點點或不用花費任何錢,就能在網路上方便地整本下載書本來取代到圖書館這件麻煩事。隨印服務正快速的擴張(見future of Books,”2005年一月 ),並且電子閱讀設備也正持續的改進,一直到能和傳統書本能一較高下為止。就這個觀點來看,對圖書館而言,只有一個強烈的原因會讓讀者實際到館:不是書還沒有數位化就是因為版權的關係還不能讓人下載。

So in reality,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may rest on just two factors: the rate at which digitization and display technologies ­adva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w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copy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oks published before January 1, 1923, are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can be copied and redistributed by anyone, free of charge. At the same time, many books written in the past five to eight yea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both print and electronic form, and libraries have arranged with publishers to make some of these new e-books available for loan. (Borrowed e-books typically “expire,” becoming unreadable after a certain period.) It’s arranging access to the huge number of in-between books—those published between 1923 and the late 1990s—that is the critical issue.

以實際上,圖書館的未來只能看二個因素:數位化館藏率與顯示科技,和進階的,法律的演進和著作權的落實。在美國,在1923一月一日前出版的書都算公共領域,可以讓任何人免費的進行複製與重製。同時,很多在過去五至八年所寫的書是同時有紙本與電子二種型式,而圖書館已和出版商協調讓其中一部份書子書可以借閱。(借閱電子書的典型"到期,是讓在期限到時變成無法閱讀)。如何處理這些1923-1990年代內出版的書是目前關鍵的議題。

If publishers and authors maintain their tight control on these books after they are scanned, public libraries will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place as a free source for them, even if they can loan out only a few electronic copies at a time. On the other hand, if Google and others can arrange with publishers and authors to allow low-cost downloads of whole books—a likely prospect, seeing that it gives publishers a new way to squeeze revenues from their backlists—then libraries will inevitably recede in importance. It’s a simple matter of convenience: free or low-cost access to digital books will make libraries more dispensable. Librarianship isn’t about to disappear as a profession. But if librarians want a steady supply of patrons, they’ll need to find ways to keep their institutions relevant in the digital age.

果出版商和作者持續著嚴密掌控這些已掃描的書,公共圖書館仍會在免費資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甚至如果可以他們可以於同時借出少數的電子複本。在另一方面,如果Google與其它能和出版商與作者協調,一如期望的允許以低價下載全書,這也給出版商另一個由庫存書單可以榨出利益的方式,隨之而來的,圖書館的重要性將不可避免的愈來愈少。這是一個有關方便性的簡單事實:免費或是低費用查檢數位書籍會讓圖書館愈變愈不重要。圖書資訊學不是會從專業裡消失,但是如果圖書館員想要得到讀者的堅定的支持,他們將需要去發現方法以求裡延續他們機構在數位時代存在的意義。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上周一,國中圖的薛茂松館長來分享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教育,和一些經驗。公共圖書館的經營還是非常困難的,從館長提到了很多的現象,可以看出來,而館長在這個體制下,也提出了很多可以參考的方法,對圖書館的熱心和公共圖書館的現況之了解是非常非常令人佩服。我印象最深的是,館長對於館員/人對圖書館的觀念及本質的重視,我也認同圖書館現況的問題也是觀念上的問題。現今圖書館從業人員,是不是能積極的學習和提升自我,而讓別人敬重,從而提高本身的社會地位,值得我再去思考

以下仍是我能記下來的記錄:

一、前言:
1、觀念影響策略
人力會影響到決策,以術的觀念是保管「圖」「書」的館而已,把圖書當成財產後,擁有的觀念會影響到使用圖書的方式(像a館不想把書借給b館,自私、擁有的心態)
2、知識來源多元化
現在的資訊來源多了很多、圖書、期刊、網路、視聽、演講等等,經營者的理念也隨之不同
3、圖書館行銷知識
包括了重視服務、加強維繫、、顧客導向、多元行銷
了解需求
如何經營圖書館,該適合的書到需要的人手上,是很多努力。
以前的態度是讀者要向圖書館借書,現在是圖書館要讀者來利用。
聆聽心聲
誠品會與讀者加強維繫,而鄉鎮圖書館至今少數仍有「官府」的習氣。館長分享他把書庫區天花板上色選擇的過程,讀者會反應有各種意見,閱覽區加上隔板也是因為有小女生反應有對面的男生會偷瞄而不自在而成立。

二、圖書館創意經營
館長要先了解
1、創意經營的本質
包括掌握脈動、創新思考
企管理念、成本效益
以人為本、提供服務
館員要不斷學習、提高素質、掌握時代潮流、策略聯盟
為什麼要提醒這個,因為創意經營需要不斷的接近脈動,而不斷思考。
如果像「達文西密碼」這本書,都幾版了,至今才上架,還有人看嗎? 用企業的 成本來算,圖書館能存活下去嗎?


2、公共圖書館經營理念
是一個知識補給站:包括了知識、常識、休閒
休閒性的歡迎來圖書館借,看完還回來,而知識類的館長以為要自已買回去自已使用,看個一二遍,館長舉出至美探孫時,孫子帶館長去舊書店和圖書館參訪,其孫要買書時,爸爸阻止說,圖書館有的休閒類的書,可以借就好了,証明圖書館的存在功能性。
公共圖書館能提供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大學圖書館要針對研究者提供其需求。
知識管理中心:應用資訊科技、重視知識需求
圖書館應該思考如何學習、應用資訊科技於管理知識上
終身學習中心:學習終身歷程、教育階段完成
學習不是只在學校內學習,在社會上都可以學習,就像王永慶一般不斷的掌握脈動,而圖書館就可以提供社會上一個學習的管道。
館長引用在一場演講的內容而感嘆:台灣的學生考試的能力很強,而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差。
在教學時也遇到不主動思考的例子,台灣的教育讓人單一思考而較少能廣泛思考。
圖書館正該讓人們接觸更多更廣的知識 引發其更廣的思考。


3、專業的傲慢與迷思
美國職業運動員休閒中心露天餐廳
裝潢景觀餐點服務受肯定卻不賺錢,總經理專家顧問建議,仍舊毫無起色,後來運動員心理教練建議說,只是盤子太小,能不能換大,結果只靠三明治、沙拉、果汁就能起死回生,營運大增。由其可以看到,所謂專家並非萬能,專家的思考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時反而看不到更契合的需求。
圖書館書架排列順序
一般公共圖書館總是8、9 小說類排在後面,但是這是最常被使用的,為什麼不能反過來思考,將8、9 類放在前面,方便使用呢?或是可以針對各館使用者的不同,而做一些彈性調度。
期刊分訂閱與贈送
舉國中圖的「書香遠傳」刊物,有圖書館將之放在政府出版品處,還是受到「財產」的觀念。


4、空間意象新思維
掌握環境變化脈動
緣建築觀念、空調電梯、網路資源
分區使用策略
讀者動線、行政事務、業務單位各自依功能性分區。以前動線不清時,還有讀者吃到研習班的水果,以為是圖書館提供的服務而讚不絕口的尷尬狀況。
家具設備人性化
國中圖有因應各種需要,而有七種椅子。讓讀者能流連忘返。

如果人是一直把圖書館的資源當做「財產」而非服務,圖書館是會呈現什麼樣的服務

三、人力資源之重要性

1、松下培訓人才策略
館長舉松下電器的經營策略,經營者要求幹部需要了解產品的本質,並全然利用,為例,圖書館員應該了解自已的缺點,和了解圖書館的本質,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務。
2、配合新時代圖書館發展
現在圖書館不再是光讓人坐在那唸書而已了,該去接觸新的科技。時代不同,圖書館的功能也要配合,像是台灣馬上就要進入高齡化社會,圖書館有沒有因應呢?在日本就有考慮到,把大字本的書納入館藏,把老人閱讀空間放在明亮處。日本圖書館學會就有專題討論過這個問題。
3、紓解人力不足困境
鄉鎮圖書館雖是有遇到問題,但是該從鄉鎮長的角度來去思考,而非圖書館的角度的「專業的傲慢」去想六萬本書一個館員的人力,圖書館若能提供鄉鎮長所需要的「政績」,或是選票,有時也會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4、高素質,提升服務品質
圖書館會影響鄉鎮的本質,五年、十年,圖書館會開啟創意的思考。
身為圖書館員,我們該去行銷知識、去培養閱讀風氣。

四、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對象
1、縣市文化局、鄉鎮圖書
都有經費短缺、人力不足、讀者銳減的問題,館長提到找民代認養的方式來變通經費訂購期刊。人力以義工方式解決一些問題。一個鄉鎮圖書館館長有提到有民眾把小朋友忘在圖書館裡,他照顧並連絡家長,雖然看似是做了托兒所的事,卻因良好的服務,後來卻對得到了很多義工幫助。
□公共圖書館營運及管理人才培訓計畫
□公共圖書館視聽人服培訓計劃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計劃
2、型塑學習型團隊
□員工一般訓練
□員工專業訓練
自我改造建立形象、改變民眾評價看法。
3、文化志工養成
加強專業素養、提升服務品質。

五、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策略
縣市文化局
□行政課程:會計經費核銷、預算編列與補助制度、招標驗收
□專業知能:圖書共同供應契約採購、圖書館氛再造、行銷閱讀的創意與樂趣
□資源利用課程:社區資源
鄉鎮圖書館人才培訓
營運管理人才
視聽人才培訓
□讀者服務規劃□視聽欣賞活動企劃案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理論課程□技巧課程□實作課程
培養人民的
縣市文化局輔導知能培訓
針對外籍配偶的閱讀
推動全國閱讀人才培訓
□專題演講:人手一書一閱、世界各國的閱讀運動、
□實習操作:閱活動的設計、分組示範報告

型塑學習型團隊:員工一般訓練、專業訓練。
□一般訓練:公文作講習、系統思考、組織生命力的泉源-自我超越、EQ管理與 客訴處理、OPAC新增功能訓練、數位典藏簡介
文化志工培訓
□研習營:成立合唱團、導覽研習班、說故事研習班
□在職訓練:
□成長營:
□觀摩研習:

六、結語:
國中圖二年辦理了三十五場人才培育訓練課程,237所鄉鎮圖書館參與,超過2200多人。國中圖將會朝向終身學習中心的目標而發展。
改變圖書館經營型態,設置新書展示,善於運用視聽資料,並結合社區資源、鼓勵民眾參與,並強化館員行及專業能力,期提升者服務品質。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在本年飛資得公司年會的開場演講,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十樓會議廳內舉辦,有約二百多位館員與同業參與。
曾館長說本來飛資得是希望她分享iso的過程分享,她把題目擴大了些。先從館員成就與認同談起,再分享北市圖內部iso的標準與北市圖的服務,也分享了馬上就要到的世界閱讀日北市圖所做得一些努力,在開車到館的路上,就看到許多美美的旗子,也拿了會場提供的海報回來,能做這麼多…真的真的不容易啊…。
個人對北市圖能做到iso的認証感到佩服不已,這麼大的組織要有標準化作業,實屬不易,對量化來評估館員績效也持正面的態度。iso認証後常會遇到標準過頭而僵化的問題,我相信北市圖在館長和有心努力的館員的一起努力之下,不會有這種問題,而能提供台北市民更完美的服務。

以下是來得及的會議摘要及紀錄:

曾館長開場先問,有誰認為圖書館員是個好職業的舉手,結果,有超過半數在場的同業們認為圖書館事業是不錯的行業,但是當問及自已孩子要唸的話,贊成的人卻是很少…(怎麼會這樣啊)曾館長就從館員的形象談起…
圖書館員的刻板形象是什麼?
小老太婆加上小包頭加上半圓形的眼鏡,看人時綠豆大的眼珠子上瞪著人,還不斷要人噤聲:噓~~~
(是圖書館女超人這本書裡面有描寫的插圖)(老梁按:可見這篇「圖書館狂想」)
(這位朋友心目中的館員是這樣的…)
或是專業論文裡調查的坐在櫃台後的老女人,表情冷漠
性別-女性
年紀-老小姐、小老太婆
形象-嚴肅、不易親近
專業-維持秩序的管理員

從這裡我們能找到我們的專業成就感嗎?
近幾年來已經有些改變了,「圖書館女超人」這本書後面的圖片,呈現了與以往不同的形像,有如馬戲團表演一般。且面帶微笑…館員同時要辦活動、促進閱讀,並讓圖書館成為溫馨relax的地方。
曾館長再提出「花婆婆」童書中,館員成為優雅的形象,以及一則華裔館員何旦華的新聞,這位館員身為兒童圖書館員,並受到兒童的愛,退休時受到表揚。也展出一個以圖書館員為英雄主角的玩具Librarian action figure trading card,澳洲的玩具,把館員做成卡片玩具等,武器是"ddc 分類"?Nacy Peral(就是下圖這個玩具的真人)表示 the role of a librarian i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of information . if that's not a qualification for superhero -dom , what is?
這就是圖書館本身正面的成就感…

(把nacy pearl這位真的館員玩具化,我以前有看過,好像是把澳洲當地政府的公務員如消防員、警察、圖書館員玩具化,以增加小朋友對這些人的認同感…)

從大英圖書館的下午談起
「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大英圖書館,也不是每個圖書館裡都有那麼專業又體貼的圖書館員」(閱讀的風貌 郝明義),他在問有關亞洲的研究,大英圖書館提出了五本中文三本日文書,精準的服務和良好的態度,在佩服和讚美後,最後所說出來的話。然而還是對圖書館專業有其肯定。
曾館長提到
當別人問你在哪工作時,在市圖的人會我我是北市府工作?在台大圖書館會說我是台大的?她反問
館員有對自已的工作感到滿意嗎?並從下列這幾個面向來看
工作價值
社會地位
自我成長
幫助別人
待遇福利
工作環境
同事互動

曾館長分享以前有位看似工人的人衝進圖書館,問了他要找室內裝潢的書,過了一陣子,還是沒有找到,館長後來看到他還沒找到,才問清楚他要的是焊接的書,最後幫他找到,能幫助需要的人,還是能得到自我的滿足。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但是成就感也是能從很多不同面向的工作內容得到,並發揮其績效,若是,只是期待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就走,沒有內化至自已的內心,這工作的成就感就少了些。
曾館長整理提出
什麼原因讓館員對自已的工作感到滿意?
有包括
知識與技能成長
薪酬的提升
升遷與調遣
組織文化
領導風格
工作的挑戰性

而館員可以從工作中從哪獲得成就感?
包括了
專業知能的發揮
顧客的讚美
長官的肯定

館長引用,Hallowell(1996)所提「企業欲傳遞好的服務品質給外部顧客時,必須先解決內部顧客的需求」為基礎,提出了「沒有感到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感到滿意的顧客」的觀念,Robboins (1998)提到組織的目的在於讓個人的實力得以展現,並發揮其生產力,是企業維持競爭優勢及提昇競力的關鍵,員工的滿意是讓「員工」發揮最大效能的因素,而員工工作績效更是全業所關心與重視的課題。

曾館長提到,同樣,經營圖書館也該將它當作企業經營,

工作價值
對員工而言,工作的價值在障生活與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由maslow馬斯洛的五大需求來看,員工價值除了食衣住行的滿足、生活需要的保障外,社會地位的肯定和自我感就的滿足與實現是員工價值的更高價值。
館長分享最近的經驗:
四月23號(?),是世界書香日,市圖也有一些活動、遊行,四點到九點安排了很多朗讀活動,同仁雖然不斷在加班,可是同仁們看到自已的海報貼上了公共區域,興奮和成就是很令人滿足的。

接下來,曾館長就三e上的努力作一些分享。E化、Efficiency、Effectiveness
讓reader上有更高的滿意度

有哪些服務呢?
1' 流通服務,包括線上訂購、預約、通閱、線上查詢借閱紀錄、線上推介圖書、e化通知服務、書香宅急便、電子書、引進rfid及自助借還書
2、參考服務:email線上參考服務、msn諮詢服務、館際互借與dds、整理網路資源、資料庫查詢服務
3、個人化服務:客製化服務、電子報、市圖會員
4、視聽服務:線上影音、隨選視訊系統
5、遠距學習:教育訓練、建置遠距學習中心
6、閱讀推廣及圖書館利用指導:網路讀書會、得獎好書資訊
7、志工案資源分享

如何評估績效呢?
北市圖是使用全面品質管理tqm的觀念。
TQM的特色有哪些?
以顧客為導向 的經營管理、全員參與及團隊合作、持續不斷的改善、共識的建立及品質觀念的灌輸、主管的領導與管理、優良組織文化的產生。

以下是北市圖TQM推行過程的圖(回去補圖)

這是北市圖ISO讀者服務品質管理推行體系圖(回去補圖)


北市圖推行TQM所運用的方法(由ppt上節錄)
1、推行全面品質管理
建立
3、建立品管活動
品管圈:自願去解決問題/主題的小組
4、推動專案管理及任務編組
5、建立顧客品質管理體系
6、推動創新創意活動
7、實施績效管理制度
面對各組各工作有其量化服務指標來評分,如下圖(補圖)

8、進行策略規劃
2005-2010年,都有願景和目標,北市圖會一步一步向前走…

曾館長就在以分享北市圖的經驗下結束了演講。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周才看Dlib上有介紹分享BookMark的科學網站服務,可見http://www.wretch.cc/blog/arshloh&article_id=1850017#postComments,這一期的Dlib就有了完整的介紹這個服務的論文產出,本來還想觀察一陣子,可真是快,圖書資訊學真的要追新科技的話,可是很累人的。

這篇Social Bookmarking Tools (I) & (II),http://www.dlib.org/dlib/april05/hammond/04hammond.html做了一個 完整的介紹,只是掃描一下,第二篇是個案的探討,也就是上個月推出的Connotea的服務……再看一下,果然作者就是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人,也就是Connotea的團隊。哎…這真是摸蛤仔兼洗褲,一魚三吃了,以後得學學。


個人上,我是將它定為Blog的一種延伸(因為我最先接觸Blog才接觸其它的),雖然並不是如此,應該說,Bookmarking Tools和Blog和wiki和rss技術等等,都是應用XML而產生的兄弟姐妹,卻因為它們可以Push和方便回饋,讓人對它們印象深刻,又可某種程度彼此能相結合,同時他們能夠組織網路上這麼亂而雜的資源,讓個人可以得到個人想要的資訊,擔任了資訊的守門員的角色(啊?館員的角色又被搶了??),才讓Blog?xml家族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此流行。

Furl , Flikr, wikipedia, Blog, RSS,這些讓人眼花撩亂的名詞、服務,是這二年又冒出來的新知,我們有了解多少? 也許需要更多的同仁們一起研究討論,另外,有看到另一位館員同行也對這些議題有興趣而有專注的研究:libaryviews ,http://www.wretch.cc/blog/libraryviews,很值得一觀。同時也更期待有更多元化的圖資Blog的出現、串連…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續昨日:
4. Push content out People aren't magically aware that something that might interest them is newly available. Libraries need to get better at serving these needs with such tools as alerting services, blogs, and RSS feeds and aggregators. These tools are cheap and easy. Let's get more one-on-one with these services and delight our users as individuals and not just as market segments. While we're at it, make sure they know that it comes from their library.

將內容推送出去
:人們不可能神奇的注意到在新的資訊裡可能會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圖書館該在這些需求上用下面這些工具來提供新知服務,像是blog, Rss feed, 和aggregators聚合器等。這些東西又便宜又簡單,讓我們一個接一個以這些服務讓我們的使用者能每個人都享受到,而不只是整體市場的片面而已。當我們進行時,確定他們知道這服務是從圖書館那得到的。

* 5. Get on the bandwagon early When you experiment, you become expert as innovations hit their stride. We should experiment more with pilots in specific areas-such as the adoption of new browsers like Firefox or Opera that offer some hope for browser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will reduce our exposure to the spam, virus, and spyware wars. I'd love to see libraries riding the crest of the e-learning wave; there's development money here, and libraries are integrally tied to continuous and institutional learning. We should also experiment with ethical P2P file sharing and streaming media architectur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files that hold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objects.

5.早些上到遊行花車上吧:當你進行實驗時,你會成為領域的創新的先趨專家。我們該在特定領域中做多些先趨實驗,像是採用新的瀏覽器如Firefox 或是Opera這些能提供一些瀏覽器"生理"上的希望,它可以降低在spam,病毒、和間諜軟體上的戰爭。我很樂意看到圖書館位在e-Learning浪潮的頂瑞。有些在這領域可以營收賺錢,並且圖書館正不斷的進步與學習。我們應同時可以實驗看看合理的P2P檔案分享,和串流媒體的建構,作為新一代資訊和文化資產類型的檔案的準備。



* 6. Invent targeted search The days of little boxes and just basic and advanced search and display are so last century. Users will demand search and display options that match their need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s. Display results will evolve beyond simple ranked lists-and librari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ffer ad-free results!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such as those presented by Convera, Northern Light, Vivisimo, Endeca, Sirsi Rooms, and Anacubis's TouchGraph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of specialized search and display.

發明目標性蒐尋:
那些在小盒子裡的日子,和只有基本/進階搜尋和呈現的日是上世紀的事了。使用者會要求搜尋和呈現的選項能符合他們的需求,以及資訊能力的層級。呈現的結果將會演進為簡單得排序表-而圖書館能有機對提供沒有廣告的結果!技術解決方案如由Convera , Northern Light, Vivisimo , Endeca, Sirsi Rooms , 和Anacubis's TouchGraph就提供了這些內含未來觀念的特定搜尋和呈現結果。

7. Lead the wireless revolution
We mustfollow the lead of wireless scholarly campuses; public libraries likethose in Philadelphia, Chicago, Edmonton, and Fredericton that areinvolved in citywide wireless projects; hospital libraries with theirgreat PDA-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businesses with theirBlackberry applications. Communities of all kinds must have informationwhen and where they need it, not just during our hours or at PCstations. How do we make the library's community web page the defaulton our community wireless hot spots?

領導無線網路革命:
我們必需跟隨領先於無線網路的學術校園腳步,在像是於費城、芝加哥,愛默頓、和Fredericton的公共圖書館都有參與城市得無線網路計劃,醫學圖書館已有非常好的PDA的資訊服務,和於商務上,Blackberry的應用也是(老梁補:一家pda廠商,也提供無線gprs等資訊服務可收mail等…是我很想買又沒錢買的逸品)。各式社區必需在他們需要資訊的時候能得到資訊,而不只是只有在我們圖書館的時間或是在pc前面才能得到。我們要如何讓圖書館的社群網頁能成為我們社群無線網路熱點的首頁?



8 Get into the community With the wirelessrevolution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technologies, we have anopportunity to spread the library's tentacles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Let's move collections into the places where they are needed and can beused and support diverse communities by shifting collections throughoutthe system to ensure variety. Can we create great alliances amongschools, community centers, and public libraries? We have, and we cando better. Can we make ourselves and our services highly visible in ourcommunities? Yes, we must.

深入進社群裡
:在這無線網網路革命和到處都是電腦科技時代裡,我們有個可以把圖書館觸手伸入至社區的機會。讓我們利用系統來移送館藏,把館藏放到他們需要並且可用的的地方。我們能不能創造出校際聯盟,社區中心,和公共圖書館合作的聯盟?我們已經做了,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能不能讓自已以及我們的服務能在我們的社區裡被高度的注意呢? 是的! 我們一定要做。


9. Make the library discoverable
What happenswhen you search for your library on Yahoo!, MSN, and Google? Your website is there, right? On the first page of results? Good! What happenswhen you search for a book in your collection on Yahoo!, MSN, andGoogle? What happens when you search for one of your services or aspecial repository or local collection? Are you still on the firstthree pages? Use the techniques of an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er) toensure that your web site is not only registered to be crawled by themajor search engines but that you use the right words to be picked upproperly. There are ways for your users to find your library and itsservices-even if they don't know what you offer or that you even exist.If we want to survive we must place our messages where the users areseeking answers and will trip over them. Today, that usually means atYahoo!, MSN, and Google.

讓圖書館可以被找到。

如果你在yahoo, msn, 和google上找的話,會怎樣呢? 你的網站就該在那,是吧? 是在結果上的第一頁? 很好,那當你在yahoo,msn ,google上找一本你館藏館有的書會無樣呢? 當你找一項你圖書館有的服務或是特藏,或是當地的特藏伲? 結果你還是在前三頁嗎? 用匆看這個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er)來確定你的網站不只是註冊後在這些搜尋網站上爬行,而是你用正確的字就可以得到適當得結果。有些方法可以提供使用者來找到你的圖書館以及其服務,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你提供些什麼或是不知道你存在與否。如果我們要生存的話,我們必預把我們的訊息放在使用者在找答案的過程中。成日,這些通常就是指Yahoo MSN和Google


10. Build context first
Libraries serve manycommunities in many sectors. This is our context. We improve thequality of questions, organize the world's recorded knowledge andculture, and deliver the right content experiences for our users. But,overall, we live in the context of our users.
We don't create that context; our users arriveat our service points with their context fully blown and intact. It isbasic to our profession that we understand deeply the communities weserve. We need to empathize with users' goal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competency levels, no matter if they come in virtually or not. We mustensure that the user doesn't get too much content, too little context,and too few librarians.
先建立context
圖書館在很多的面向上服務社區,這是我們的context,我們改進問題的品質,組織世上已紀錄的知識和文化,並把正確的內容提供給我們的使用者,但是,到最後,我們活在我們使用者的context上。



--

明日再寫感想,好累…
context在這兒是什麼意思???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慶祝兒童節,來個四隻我完全不了解在兒童裡為什麼會紅的怪物照慶祝一下。再看看這一次報告的後面部份。



二、圖書館「館徒四壁」?

1.每位民眾擁有的公共圖書館藏書竟不到一本
2.孩子期待圖書館的藏書種類多元、內容豐富、分類清楚

文中引用「國立台中圖書館」統計資料,全台平均每人擁有的公共圖書館藏書僅0.91 冊,最多的連江縣、澎湖縣及金門縣縣民可分得的資源最多,分別為7.01 冊、3.03 冊及2.11 冊,其餘縣市平均一個人都分配不到二冊,有11 個縣市低於平均值,雲林縣甚至一位縣民只能分配到0.08 冊藏書。
這和我所預想得台北該是最多有出入,反而是外島的較多? 台北排行第四,台北縣排倒數第六 0.54 ,咱台中縣也不遑多讓排在倒數第七,有你的啊~難怪我連縣長是誰我都不記得…

有知道國內公共圖書館的情況,但是卻不知有這麼嚴重 「每個人都該有其書」的圖書館五律都達不到,國內能分到的資源有多少?
而小朋友希望在藏書種類上能更多一點、內容豐富,這可以理解,有趣的是小朋友最希望圖書資料要"分類清楚",填寫此答案的次數佔所有建議次數的40.0%這麼高…
我們兒童圖書館的分類有出問題嗎?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數字…其實可以針對這個再進行研究了解。

三、圖書館員「徒管」書?
1.圖書館員大多只做書籍管理、指引讀者放置書籍
2.孩子高度期待圖書館員的態度能親切和藹

針對第一點,我認為因為是從小朋友的眼中來看,自然會認為如此,館員要做得事很多,在後台所做的小朋友不見得看得到,自然會有這種結果。但是在該報告裡我們可以看到小朋友的需求,他們其實更希望能有「建議借閱書籍種類」(38.7%)、「解釋小朋友的問題」(35.3%)及「介紹新書給小朋友」這方面的館員。
當然啦,"建議借閱書籍種類"、"介紹新書給小朋友",這二個都沒問題,"解釋小朋友的問題"??呃…我自已覺得小朋友問問題若是真的能完全回答到他們滿意,那就像是我有一天會覺得我的錢太多了,大家來一起花吧一樣…三個定,不可能啦…能真得做到了,全天下爸媽都會愛死圖書館員…

而第二點,原文:「這答案背後正反映了多數館員在態度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對我來說,這算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的公共圖書館給人的印象是如此嗎??看看下面這裡:
http://yuli981.blogspot.com/2005/03/blog-post_111155638773592276.html
這位朋友對公共圖書館館員的印象,是下面這樣的印象圖:

我覺得很好笑,也覺得很悲哀,好笑的是他真的畫出來很多人印象中的公共圖書館館員,悲哀的是,我也是圖書館員的一員,我們也不需要去怪別人問我說 「老闆,圖書館有什麼好唸的,還唸了要六年?」
專業的態度,是專業的我們一定要注意的,而那些制度上存在的問題,也只能慢慢去克服了。



四、圖書館成了「徒」書館?
1.近五成的孩童,從未參加過圖書館辦的活動
2.孩子主要為了借書、查資料或寫功課,才去圖書館
3.只有一成五的孩子喜歡到圖書館閱讀

其實,個人覺得圖書館活動若是過多,在現有的人力下,不見得是件好事,適當的活動可以推動閱讀風氣,這點倒是沒錯,在文中下了這個結論「可見近年許多圖書館大力推動的兒童閱讀活動服務,在此似乎看不到成效。」有些武斷的感覺,本來閱讀風氣是一種緩慢而不可見的風氣,如何能達到?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

五、「童味」的圖書館在哪裡?
1.圖書館的設計仍不夠體貼兒童
2.孩子希望圖書館可以更漂亮、豐富、大一點

可以參見前篇兒童節快樂&Woodlands Regional Library這篇,參考一下新加坡 的例子。在哪裡?? 在"政府想不想做"那裡,兒童圖書館的預算真的得看政府的臉色了…有沒有私人的?有!!華婉兒童圖書館,在新竹,由新竹商銀所Funding。
私下說,有位優秀的館員在那服務喔…哈哈…



後記感想:
我想像這種每個人有幾本書的數據資料,國圖或是學會可以辦個記者會,公布排名,看哪個縣市最"沒有文化",這種數據一出來/上媒體,地方政府首長就會重視些圖書館,這是政績排名嘛~,至少會多給一些採購書的錢吧,如果數據上沒有問題(我相信啦),雲林0.08本/人 ,靠~真是誇張,12.5個人才一本書耶…可以去死了吧。
這次的報告,也可以反映出公共圖書館的問題,發現現象到解決問題,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演講摘要: 數位出版的發展與未來趨勢

陳信元老師今日至所上對數位出版的發展與未來趨勢演說,
陳老師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副教授,並於台灣師範大學圖文播所兼任副教授。
並曾任職出版界二十年,擔任過出版之友,幼獅文藝、幼獅少年總編,有多本著作(出版 與文學-見証二十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可說是學、實務並具。

因為陳老師沒有提供ppt,所以只能紀錄我來得及的紀錄。
很多遺落之處。

美國的狀況
在美國網際網路廣於使用,美國有近二分之一的人上網,但是美國在電子書閱讀器上仍只有幾十萬人,之前先應用光碟來當電子閱讀之先趨,至1970數位技術開始被應用,至今出版已平面、紙本、數位作了整合並 銷售,1999美國出版之特點為,網路/數位技術的的應用
大英百科全書的例子
二百多年的歷史的大英百科於1989達到 六億多美元的高峰至向下發展
只剩下二成,因為沒有利用新科技 ,微軟本想合作結果大英拒絕;ms後來另找廠商合作。至1994大英推出光碟,但是沒有視覺效果,加上價格偏高,有行無市,因為之前因不應用科技而失敗,本次同時也發展網路版的大英百科,然而竟要85us,至1999年大英為了生存宣佈放掉紙本銷售,更在當年十月十日開放免費網路檢索,當日還因流量過大而當機,轟動一時。
小結,因工具書有常更新的特點,所以 一定要數位化與更新。大英從此也由貴族成為了平民。


Steve King的小說
創造六十萬本的紀錄,用Adobe的格式,昐消費者能購買,一章要二塊美元,且若不到75% 就停寫。
卻也是無法在網路上完全出版,可見在消費習慣仍有不同

電子書的出版
2000 年Ms reader 和很多的電子書硬軟體發展話題。
有1998的 softbook(a4大小 黑白 一公斤 17~33小時 600us 每個月200us月費 可直接連 線download 缺點 解析度低) everybook rocketbook(黑白 touchable 可調對比亮 度,0.6Kg 約十本書的容量 缺點。Size 太小、圖片不清)
且二者沒有相容性 ,2000年thomson併購二者,推出reb1100等型號。美國有人認為目前reb1100還是很 原始,仍是黑白,並無法在日光下閱讀。不適合長時間閱讀,另外,學生是真正的消費者(學習 上使用)所以在教科書上較為適合。

日本現況:
已有可以閱讀報紙的閱覽器,內容的建立為首要,並試著要建立書報攤(Content) ~


PDA及Mobile Phone的閱讀
PDA能提供的閱讀,在美國裡醫界常使用pda,問題是營幕過小,現今可以與手機結合。2000年四月,芝加哥大英百科宣佈可於mobile上查詢。
另一個是,”空中書城”的應用,但是因為畫面太小。其付費download的機制有按月支付或是按篇,並與電話公司進行拆帳來付費。

華人現況
朱邦復。(文昌一、二號)、電子書包的觀念
二○○一年推出文昌一號(dead) 接下來,文昌二號,他認為閱讀器只要便宜,可以靠Content 能營運,有好的Content就有多的廣告,就能營利。目前各廠均希望能打進大陸市場。

大陸的現況:
目前沒有一家出版社由數位出版能營利,有二家特別看好,人民出版社1999年的人民時 空網,2001年推出網路出版的成果,目前有300多家加入人民時空,遼寧出版社的掌上 書房及。然而標準的不一致一直有問題。 另外有北大方正的電子書,由下至下均有發 展,結合出版社與讀者,圖書館的一個完整解決方案。

電子紙
1、全錄發展的技術。極省電,並應用於商場上。解析度還要再加強 
2、PLED /OLED的技術 2007有可能量產


電子墨水
2002年5月的科學人雜誌 有電子墨水的介紹及2005年03月的網路通訊雜誌
將來會朝輕、薄、省電、回應速度會較慢、部份可以曲折

電子書的障礙有哪些?
使用習慣沒有普及
缺少適合的閱讀器
電腦為數位出版的閱讀器,但是仍有些問題。
版權問題
檔案規格的問題
收費問題
閱讀器的問題
電子書的isbn/doi

如何發行電子書
看似以網際網路發行就不用發行商?
傳統出版是由作者至讀者的上游至下游,中間需通過出版社與發行商。但網路使作者可以 以網路通路至讀者。作者主導○、第二種的出版商介入。第三種pod

並提到大陸的接受力很高(想到黃鴻珠老師說的後起能更快的超前)
日本目前有電信公司與出版社進行合作
美國目前比較好的是出版學術論集、教科書。
但於2000年存右時是非學術當道,微軟於五月與多家出版社合作,但因非出版專業, 不了了之。
而時代華納之電子書部也結束了營運。
而二○○○年底多家結束。

日本小學館(漫畫)認為,數位出版至接受,需要十五年才會有辦法接受,


結論:未來出版規劃,編輯需非只要會編務,而需有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及視野(圖書館 資訊人才是否能x入),可能要有繪畫、美工、數位的能力
產業上電子書的銷售上還有段時間,但是出版的數位化仍是不可擋的趨勢,很多人於九○ 年代的預告書籍已死 但是仍有很多路要走。

數位版的出現,遠流還出了可以管理的系統。
其發行人認為內容還是最重要的。一
而數位版權還是很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閱讀還是有很享受的感覺
數位閱讀也只是閱讀的諸多的面向之一,如何關注其發展,拭目以待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實應是書中的一個章節吧,之前收在我的硬碟裡,掃描後並沒有太留意,今天因為學分班的同學有問我,所以就找出來,也再好好的讀了一次,其連結於此

者為Tan Jin Soon,正如在文前,就很自豪的提到,新加坡為AIDC的先驅者,(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我在新加坡看時,的確印象深刻。


文提到新加坡茲RFID應用於幾個面向:
1.Electronic Road Pricing (ERP) System :高速公路收費系統
2.Electronic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EliMS)【重點來了】

翻譯如下:
加坡國家圖書館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將RFID實際應用於公共圖書館環境的圖書館。RFID系統現已被認知為電子圖書館管理系統(ELiMS)。這個ELiMS可以在借書時提供少於五分鐘的流程,而不到一分鐘就可以還書。並同時能在還書的過程中立即就將書Check in了。

自2002年的四月,新加坡國家圖書館開了新的三家社區圖書館。分別是library@esplanade (September 2002), Sengkang Community Library (December 2002),(均去看過,可見新加坡之行)和Ang Mo Kio Community Library (January 2003)。

library@esplanade是屬藝術圖書館,RFID用在其DVD上,

Sengkang Community Library是一個DIY圖書館(Do it Yourself),RFID扮演能讓讀者自行借還書,而不需NLB的員工幫忙的角色。


Ang Mo Kio Community Library 是重建以升級至和其它圖書館同等級的圖書館。

所有的22個分館,都使用RFID 來進行流通。使用的頻率為13.56MHz

至2003/3月為止共有9百萬的書已使用RFID標簽,新加坡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所有公共圖書館使用RFID技術來管理的國家

3.其它應用
-----

書館應用就是這樣,算是我去新國的延伸閱讀吧。
新加坡真的走的很快
想到黃鴻珠老師提醒的,愈晚接觸 的,反而會學的愈快,希望在建構RFID上,我們慢起步,卻學得更快,也不要走別人的冤枉路。北醫和北市圖目前正在建立,我想北醫應該要好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其它的圖書館在建立呢?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出處:Who Let the Blogs Out?: A Hyperconnected Peek at the World of Weblogs , By: Cuddy, Colleen, Library Journal, 03630277, 12/1/2004, Vol. 129, Issue 20



書目資料:
*STONE, BIZ.
Who Let the Blogs Out?: A
Hyperconnected Peek at the
World of Weblogs.
Griffin: St. Martin's.
Dec. 2004. c.224p.
ISBN 0-312-33000-6.
pap. $13.95. COMPUTERS

美真的很會弄標題,Who Let the Blogs Out! 是從那首 Who Let the Dogs Out? 來得靈感吧。有看過Man in Black都該聽過,那隻外星狗 在威爾史密斯出來時,就聽著音響合著那歌。

段子是~
音響:「Who ~Lets the Dogs Out!」
狗:「Wof ~WofWof ~Wof!]
音響:「Who ~Lets the Dogs Out!」
狗:「Wof ~WofWof ~Wof!]

所以,我們館員是要唱什麼呢?
音響:「Who~Lets the Blogs Out!」
館員:「Wof~WofWof~Wof!」(不是狗叫嗎?)
音響:「Who~Lets the Blogs Out!」
館員:「We~WeWe~We~!」(是嗎??不是吧~)

館員:「別玩了喔~~~?欠打是吧~」
好好,就說正經的,別打我~

書評摘譯:
正如書名所表現的,這是一本以輕鬆的角來來看網誌創作(blogging)的世界
這位在Google裡的資深網誌創作人(blogger),石頭兄(Stone),描寫出簡單的網誌歷史,包括了商業、政治的網誌創作,以及blogsphere網誌群體。
石頭兄不但對老鳥提供了很好的意見,且也教菜鳥如何上手,讓任何人都可以和他的創意如玩耍的一般,輕鬆的開始他的Blog生活。

本書適合推介給公共圖書館。


---
看樣子Blog於美國,不再是種很難很煩的技術層面,而是種生活。
事實上,它也真的不算難,尤其是放在別人的平台下 (像我就放在無名下)
我查中興的opac,仍只有二本,且是專注在技術架站上,其實蠻可惜的…
還可以更輕鬆的吧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經黃世雄老師指教,在LJ裡有篇好像是The Revange of Blog的文章,於是回家後就很想找來一觀,結果,在找LJ的同時,卻看到了Carol Tenopir這篇談論Google Scholar的文章,覺得蠻有趣的,加上一時又找不到那篇,就先看了這篇了,看完,也就順手翻了下來,有興趣可以引用,但是請註明出處,若有不對,也請指教則箇。

實本文並不是以技術或是用很嚴謹的方式去印証Google Scholar,而是用會議上使用者的意見與作者使用上的心得來著眼,也蠻值得參考一下的。

說題外話,這位作者我雖對她有印象,我相信我也閱讀過她的文章,但印象並不是來自文章的關係,而是她的相片…實在太像時暖學姐了…所以看過就忘不了了,希望下次來個對照囉。

Googlein the Academic Library

Carol Tenopir. Library Journal. New York: Feb 1,2005.Vol.130, Iss. 2; pg. 32, 1 pgs


GOOGLE SCHOLAR, INTRODUCED in beta form inNovember 2004, already has everyone talking. People wonder how scholarly thematerial is, whether it will put commerci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outof business, and if it will make the library obsolete. Is it really as good aspromised?


Google Scholoar
於二○○四年十一月推出測試版,就引起熱烈討論。人們猜想它的資料有多學術性,Google Scholar是否會讓商業的資訊檢索系統沒生意可做,和是否它會讓圖書館被淘汰。它真如當初承諾的那麼好嗎?


The material in Google Scholar(http://scholar.google.com) is not just the peer-reviewed journals available insystems like 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 or SciPinder; it also includes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about books (scholarly or not) from the OCLC WorldCatdatabase, book reviews, and links to publishers' web sites. Occasionally, othermaterial sneaks through, but my sample searches largely retrieved mostlyrelevant, relatively scholarly materials.


GoogleScholar裡的資料不只是只能在系統裡找到同儕評鑑期刊,如ScienceDirect, Web of Science, or SciFinder這些資料庫,它同時也包括了從OCLCWorldCat資料庫裡學術或是非學術書籍的書目資訊、書評、和出版商網站的連結。偶爾,一些資料會漏掉,但是我的樣本搜尋大部份檢索到恰當的、相關的學術資料。


Google Scholar also includes the number ofcitations for each hit and links to those that are available. Number ofcitations is factored into the ranking algorithm, so highly cited items aremore likely to appear early on.


Google Scholar
同時包含每筆資料的所能找到的引用資料的連結。引用的次數會影響排名的計算,所以引用程度很高的資料會較易出現。


A search of "genome project"retrieved several thousand records. The first few screens were mostly articlesin PubMed and other full-text journal sources (some available only when my IPaddress was recognized as coming from a subscribing library and others only aspay-per-view), a few abstracts, a book description, and some dead links.Searching for "geysers"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but with more booksand book reviews. WorldCat provided the nearest library that holds the titlewhen I put in my zip code as prompted.

基因計劃的搜尋,就檢索出數以千計筆的資料。最開始的幾頁畫面幾乎都是PubMed裡的文章,和其它的全文期刊資料(有些只有在我的ip是因圖書館訂購而被認可,計次付費的狀況下才能找到),一些少數的摘要,一本書的描述和一些無法連結的Link。用”geysers”(噴泉)來找,結果是類似的結果,但是多了些書與書評。當我填入我的郵遞區號後,WorldCat會提供離我最近持有館藏的圖書館。


Same searches, other systems 一些搜尋,其它系統


On the full Google, "geyser" tookme to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sites, spring water companies, touristcompanies, and more.The few truly academic things were buried. Google Scholarseems to have solved this problem.

Google裡,”geyser”帶我到國家公園服務網站裡,礦泉水公司,旅行社,和更多其色。只有少數的學術的東西埋在其中,Google Scholar看樣子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Searching on the same topics in Web ofScience, ScienceDirect, and EBSCO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brought resuits youwould expect-full-text articles and a few abstracts, almost all frompeerreviewed journals (plus popular science titles like Smithsonian in EBSCO).The results showed a much wider range of journal titles than Google Scholar,perhaps because Google is still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publishers (ACM,IEEE, PubMed, and OCLC are already on board). While graduate students andfaculty still need the commercial systems, undergraduates may find all theywant on Google Scholar, at least with regard to science and medical topics.


Web ofScienc, ScienceDirectEBSCO Academic Search Premier下用同樣的主題找,帶來的結果是可以預期的全文文章,和少數摘要,幾乎都是同儕評鑑期刊(加上流行科學標題像是EBSCO中的Smithsonian),這些結果顯示出比Google Scholar(很多)的範圍,也許是因為Google是建立在這些出版商的關係上(ACM, IEEE, PubMed, OCLC都在其中)。當研究生和教職員還需要商業系統時,大學生可以用Google Scholar全找到他們要的,至少在科學和醫學的主題上。


Potential and power
潛力和能力

Google Scholar has real potential toprovide easy, one-stop access to articles in both subscription journals anditems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e-print servers.Although the beta version does not yet include Open Archives harvestedmaterials, the power of identifying academic materials buried in a sea of webflotsam is enticing.


Google Scholar
的潛力在於提供了簡單、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期刊檢索,同時包括訂閱的期刊和機構內的報告,開放檢索(Open Aceess)期刊,和電子格式期刊的伺服器。雖然測試版本還不能包括OAI裡的資料,能找出埋於網海裡的學術資料的能力,還蠻讓人興奮的。

But easy access to multiple sourcesunwittingly highlights a multiple version problem. Preprints, revised versions,and final versions of articles all get retrieved. Most publishers allow authorsto self archive early versions of their articles, but the final published PDFmay only be available by the publisher to subscribers. By crawling a variety ofweb sites, Google Scholar has unearthed some final published versions thatauthors or their institutions have mounted on open web sites in violation oflicensing agreements. Publishers may find an unanticipated use for Scholar-aswatchdog.


是輕易地就可以檢索到多形式的資料來源不知不覺的也造成了多種版本上的問題。預印的、校正的版正和完稿的文章全可以被檢索到。大多出版商允許作者自行存下其文章較早的版本,但是最後出版的pdf檔才能被出版商發行。在許多有網站中悠游時Google Scholar掘出一些最後出版的版本,這些是會讓作者或是其機構違反合約協議的。出版商可能會找到一個非預期的Google Scholar使用方式。


What the experts say 專家說什麼咧


At the Online Information Meeting in London this pastNovember, Scholar was a hot topic. Gary Price, editor of ResourceShelf.com,noted his searches have brought up "a lot of stuff people wouldn'tconsider scholarly," such as press releases, calendars, etc. KarenBlakeman, director, RBA Information Services, "would like to see a list ofsources" included. Her experiences with Google Scholar have beendisappointing because of missing power search features: a consistent,controlled vocabulary (or even access to vocabularies that exist in NLM-PubMedrecords); the ability to search on fields like ISBN; and sorting by publisher,author, or dates.

去年十一月倫敦的線上資訊會議(Online Information Meeting)上,Google Scholar是一個最熱門的主題。Gary Price, ResourceShelf.Com的編輯,提到他的搜尋結果帶出了人們不會考量學術性的很多東西像是媒體發行、行事曆等等。Karen BlakemanRBA Information Services的總裁說將會看到資料來源的一排名單在其中。她使用GoogleScholar的經驗已然讓她失望,因為缺少了搜尋功能的能力:一個前後一致的控制詞彙(或甚至查檢在NLM-PubMed資料的詞彙),檢索ISBN的能力,和出版商、作者或是日期的排序。


It will be popular
它將會普遍


Whatever it does, Google Scholar will bewildly popular with students. Already students turn to search engines (andGoogle most often) as a first choice. Google Scholar seemingly answers theirteachers' and librarians' main objections to the web-that the material isn't ofhigh enough academic quality for school assignments-and there are noadvertisements or sponsored hits. Mary Ellen Bates, Bates Information Services,advised at the Online Information Meeting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librarians to roll [Scholar] out to our clients and teach them about what elsethe library has."

管它怎樣,GoogleScholar將會在學生裡廣受歡迎。現今學生正將搜尋引擎當作第一的優先選擇(Google 是最常的)Google Scholar 似乎在回應著學生的老師和圖書館員對學生做學校作業用網路上資料而其沒有足夠的學術性的意見。並且沒有廣告或是贊助商的連結。Mary Ellen Bates, Bates Information Services公司,於線上資訊會議上建言它對館員去推動和教育我們的讀者圖書館有什麼其它的資源上是非常重要的


Google Scholar does not make the libraryobsolete-it is intertwined with collections by linking to OCLC member librariesfor books and to subscriptions for journal access. It does not replace thelibrary collection. It expands access. The impact on abstracting and indexingservices remains to be seen.

Google Scholar並沒有讓圖書館被淘汰,它用連結結合OCLC會員圖書館館藏中書和訂閱的期刊檢索。它不是取代圖書館的館藏,它擴張了檢索。在摘要和索引服務上的衝擊,更是可以持續觀察的。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