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oogle論壇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上班時,長官給了我一張列印出的網頁,說「看看這個消息」

Google圖書搜尋


一看之下,令我花容失色…真…真的出來了嗎? Google Books 中文版…

當下立刻始用看看是否能檢索中文圖書,速度如何,一試之下…速度極快,也是全文呈現、全文檢索、一如英文版給我的感覺相同。
在少少使用後,有發現到幾個注意到的事項:

1.沒有繁體版的圖書資料:
看了老半天,就是沒有看到繁體的資料,在Library Views[ Google 與博客來合作] 裡,提到繁體方面Google已與博客來和城邦合作,待今年該能上線。
而在搜尋結果的最下方,有一句「These results only include works from Mainland China.」,所以既然全部是大陸出版品,全是簡體字也是非常合理的。

2.CN的網域
而另一個思考是則是CN這個網域,不只兩岸,各地的出版自由度是有所不同,有些書於對岸,可能不是符合「意識正確」的書籍,我會覺得,books.google.cn這個網域是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如果全是Books.google.com,要是有些書籍,不論是英文或是華文,有些不符合正確意識,Google會面臨到封站或是資料不全,若以Books.google.cn的資料全是「「These results only include works from Mainland China.」,亦指該是沒有問題的出版書籍,該能避開這個issue。
不知若在對岸使用Books.google.com會不會導向Books.google.cn,個人覺得,在目前繁體Google Book尚未上線前,這個方面的問題還不會出現。

3.古籍資料較多:
這是當然的了,較沒有版權爭議的資料一定會先上線…



Google Books對於圖書館的影響當然會很大很大,可以從電子書閱讀扁平化上來看,也可以從Webpac讀者需求上來看(很多讀者都反應,他們要google式的webpac),也可以從館藏空間、淘汰政策上來看,而目前國內外也有很多的討論了,但就目前中文Google Books的特性,有幾個想法:
1.對古文全文資料庫的影響其實不會太大
一開始,沒有版權的古文資料會先行上線,我第一個反應是若有廠商仍在進行這方面的數位化,該會先受到影響,不過大多的古籍資料庫都有其針對性,以本館收錄的有
古籍全文檢索系統
古籍影像檢索系統

古今圖書集成標點版
除古今圖書集成標點版收費外,其它二個都是國家圖書館建構的免費查檢資料庫,而且三者也因其版本之故,在保存的價值上,是有古籍影像化的價值。所以,古籍全文資料庫仍有其存在價值。

2.圖書館的因應措施可參考國外圖書館:
在英文版的Google Books推出時,美國的圖書館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的二年,雖說文化有所不同,但是很多我們可以借鏡,目前看來國外愈來愈多的圖書館擁抱該計畫來看,Google Books的確是不可擋的潮流。

3.全文書仍少:
較新的書來看,大多都為有限的閱覽,仍是古籍較有機會全本閱讀。


這只是個開始,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討論的議題,就慢慢來思考吧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的電子報收到這一篇「Google:軟體開發時間平均只要半年!」(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36938)
是由李開復的演說節錄而來,可以由這場演講縱觀Google的方向,該具有些代表性,其中有些讓身為圖書館員的我特別有感觸,也能提供我對於圖書館服務一些思考。

不能否認的,Google的確已經相當程度取代了圖書館資訊檢索的功能。圖書館(包括我)對於Google的搜尋,會提出「量不代表質」「館員能協助讀者,提供最適合讀者需求的答案。」以証明圖書館員的價值所在。
而李開復(Google)對於搜尋可再加強有這下面的表示:

「搜尋也提供更多的內容以加強深度,當所有的資訊整合起來後必須讓搜尋更精確,以做到「一個疑問,一個答案。」」
「Google搜尋目前已經優化成沒有個人化,以塑造客觀的環境,未來如何讓每個人獲得「個人化」的答案又不違反客觀性,則是需要技術上的突破了。 」


閱讀至此時,有種鬆了口氣,但是又帶有緊張的感覺。明顯的,目前技術上是還沒有突破提供「個人化的答案」這Face to Face的館員優勢還是存在。但是同時,Google也一定會盡力突破這一項而達到「一個疑問,一個答案」。

對於Google Books也有提到:
李開復也再次強調,Google的目標是要讓訊息「人人可用,人人受益」,因此將致力整合更多的資訊,如Google Books的計畫即是在此概念下推出,欲讓全球的書都能數位化。Google目前已經和哈佛、史丹佛、牛津等大學合作,透過掃描辨識技術將其圖書館中的藏書數位化。

另外,關於Google發展之快,和自行開發軟體,李開復也有以下表示:

「我們有自己開發的伺服器、自己的電腦、自己的資料庫、甚至連Linux都是自己開發的!」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不得不這麼做。市面上的伺服器、資料庫、作業平台已無法容納Google大量的資料,因此Google從伺服器到應用程式都是自己開發的。


如果,圖書館真的想要在Google的快速發展下,保有自已的競爭力,除非能有他們這種人才、經費、能力和觀念,才有機會,自已卻是覺得,搜尋的確很重要,圖書館的競爭力該從搜尋這片紅海游出,進到另一片能呈現圖書館價值的藍海裡,會比煩惱Google要來得正面些才是。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老弟提供消息

Google沒有停過他的腳步,對圖書館而言,它的檢索不斷讓圖書館思考要如何給讀者適合的服務。對微軟而言,Google該死的讓人擔心他要做些什麼。近日Google又推出了新服務:Google Calendar

這個服務其實不怎樣,Yahoo比Google還早就提出了Yahoo Calendar的服務,還有中文的呢,但是若把這個消息「 Google買下Web文書處理商Writely」,二個結合來看,就有些意思。
Google早已推出超~大容量的Google Mail,現在Gmail也有和Google Calendar整合,這…不就正是M$ Outlook嗎??前陣子的Google Page Crearter正是M$ Front Page,剩下Office四大天王,Word,PowerPoint、Access、Excel,看樣子合併Writely後,Word也會出現對應的服務了。

看看Google Calendar http://calendar.google.com


1.首次登入後要先設定時區



使用的樣子,當然,強力的搜尋是一定要的






可以選擇是不是要分享你的行事曆給其它人看,
有權限的設定





這和 Web 2.0 的分享精神再度吻合了…

Yahoo也都有這些功能喔。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來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3259407.shtml



您會把Google叫什麼中文呢?
很多人叫古狗大神,酷狗等直接音譯,現在它有個正式的中文名字了,叫「谷歌」,夠詩意了吧…

非常明顯的,Google還沒有日文名字前,就出現了中文名字,好像也是除了Google以外的第一個正式譯名的出現,可見很重視中文搜尋啊…

史密特還與Google兩位大中華區聯合總裁李開復、周紹寧一起,正式發表Google的中文名稱:谷歌。該名稱靈感來自中國鄉村的傳統民俗,意思為「豐收之歌」,期許Google能在中國提供「豐富多彩」的搜尋經驗。
但諷刺的是,大陸版Google因為自我審查,被許多網友譏為「閹割版」的Google 。

想說的是,在商言商,商機為重啊…
這是個選擇。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誠如所知,法國對於Google Library的態度一直不算友善,對於Google Library,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也提出其資料內容是以英文為主體,會造成非英語文化產生排擠效應等意見。近日在網路上找Google Library的圖片,找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是對Google消遣,不約而同的,都是法國的媒體圖片…


以下圖片出處:http://www.trannet.co.jp/pre_up/news/jwh_net/google_20050627.html



我看不懂法文,但是這是覺得Google二位創辦人太年輕了嗎?  Anyway,還蠻有趣的



這張圖很忠實的反映了圖書館界對於Google的反應,許多人急著擁抱Google,卻有一些人起而抗之。



這張圖是指數位化後,這些世界上有名的圖書館館藏,就變得小小的一張光碟片了。
不知道這圖的觸手,是不是就是前面那Google章魚的觸手呢??



這張很明顯了…


接下來是其它的了

來件Evil Google的T-Shirt吧~

  王牌大賤碟的Dr.Evil 所做的Google??



這些圖片從哪找的?? 是的 還是Google~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xxc兄近日翻譯了一篇「Google違反著作權了嗎?(美國作家工會控訴Google案件剖析)」by Peter Suber(http://www.xxc.idv.tw/mt/archives/xxc/002493.html)
作者論調精譬,xxc兄翻譯也極好。極度推薦一讀,也對XXC兄翻譯辛勞致意…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的新聞:
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cna_2005_09_21_22_00_11_373.html

http://www.cbs.org.tw/big5/CbsRealNews/Detail.aspx?news_id=48231

看樣子密西根大學罩不住的樣子啊:
美國作家協會(The Author's Guild Inc.)尋求提出集體訴訟,代表所有密西根大學圖書館內書籍的著作權擁有者,向法院聲請禁止Google掃描書籍。

事實上,早就覺得該被告了,至今才有人動作,也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不管如何,這個計劃的變數還是很大,會不會就此停了呢? 圖書館是可以藉由Google來節省經費,還是先給你糖吃,再來一棒子打死圖書館呢???可以再觀察。

9/26補:
今天另一家媒體以更不看好的筆觸寫出同樣的報導,連結點這裡
保留原文如下: Google網絡圖書館激怒出版界 訴訟風暴來了 北京新浪網 (2005/09/24 11:21)
【eNet硅谷動力】麗塔颶風來了,Google成堆的法律糾紛也來了。模糊的版權法律留下了大量的爭論空間,一場針對搜索引擎侵犯版權的新一輪訴訟正在形成,這讓搜索巨頭Google陷入了不堪的痛苦之中。 從一開始,Google的網絡圖書館計劃就激怒一些作者和發行社如Random House和美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它們一致認為這是大規模的侵權行為。
然而Google并沒有在意這些,在反對呼聲此起彼落的情形下,依然我行我素。9月20日,一群反對者發現Google的所謂"Print for Libraries"(網絡圖書館)計劃已經付諸實施了。這些作者聲稱,Google通過創建和保留被檢索到的書籍的數字拷貝來吸引網絡瀏覽者,為此 Google正在從事大規模的侵權活動。 於是在本周二,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的一紙訴訟將Google送上了美國紐約州法庭。在訴訟中,原告稱Google在掃描書籍和圖書數字化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侵犯版權行為,為此他們甚至要求Google為每一次侵權支付賠償,并請求法院禁止該公司未支付費用就拷貝受版權保護的圖書內容。
美國作家協會有8000多名作家成員是美國最大的出版作家組織。 在這起集體訴訟中還有提起個人訴訟的《紐約時報》前社論作家Herbert Mitgang、兒童文學作家Betty Miles和美國1973-74年度"桂冠詩人"Daniel Hoffman,他們要求Google予以賠償并停止書籍數字化行為。 針對這場訴訟,Google的首席律師David Drummond表示,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准備這場官司,不過這場訴訟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法律專家表示,此次糾紛使Google試圖成為全球信息容納場所的夢想再次遭受了挫敗。除了網絡圖書館計劃倍受責難之外,Google的視頻業務 Google Video也引發了傳統電視產業的不滿和憤恨,Google Video視頻業務可以錄制和存儲傳統的電視節目。

訴訟風暴讓Google應接不暇 今年三月份,法新社一紙訴訟將Google送上了法庭,稱Google將法新社的新聞標題、圖片和故事概要放置在其搜索頁面上,這侵犯了其版權。8月24日,成人娛樂公司Perfect 10也因為Google在其搜索頁面上放置了該公司的圖片而提起訴訟。 然而更糟糕的是,此次美國作家協會的訴訟很可能將會摧毀Google網絡圖書館計劃的大部分努力。作為數字圖書館計劃(Print Library Project)的一部分,Google公司正在掃描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紐約公共圖書館和牛津大學收藏的所有或部分圖書,并將這些書籍的內容收錄到Google的搜索庫中。 美國作協的會長尼克-泰勒(Nick Taylor)稱,Google的行為顯然并無恥地違反了版權法,只有合法擁有版權的作者而不是Google或其他任何人,才可決定他們的作品是否或如何被拷貝。 自從去年12月份宣布圖書館計劃以來,Google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公眾的歡迎,然而這一計劃卻激怒了擁有版權的作者和出版社,因為Google未經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就擅自掃描了這些圖書。
接下來的數個月,包括Random House在內的出版社致信Google,表達了他們對網絡圖書館計劃的顧慮。5月20日,美國出版協會也致信Google,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意見,并警告道這一計劃顯然在肆無忌憚地侵犯了他們的版權。隨後六月份,主要的商業出版社組織美國出版協會也致信Google,要求將這一計劃延期6個月。 來自外界的壓力迫使上月Google曾宣布暫時停止掃描工作,并將這一工作推遲到11月1日以後,以讓版權所有者自己決定是否加入到Google的搜索引擎中。
隨後Google還計劃推出數字出版商計劃(Print Publisher Program),該計劃是應出版商的要求對書籍進行掃描以供人們瀏覽摘要內容。 盡管許多旁觀者認為Google的網絡圖書館計劃是處於好意,但是作家和出版商們的看法恰恰相反。在隨後的日子里,大多數出版商并沒有和Google達成一致。 盡管Google表示它會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則,僅在搜索頁面上顯示書籍的部分字句。但是出版商和作者卻表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雙方爭論的焦點在於 Google在其服務器中保留了完整的數字拷貝,并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而這違反了版權法最基本的原則。事實上,Google是一家以贏利為目的公司,為此它保留了具有版權的書籍的數字拷貝就顯得有問題了,因為它既不是版權所有者也不是具體的工作者。 知識產權律師表示,模糊的版權法律留下了大量的爭論空間,而且沒有先例可循。這使得Google和出版商之間的這場恩怨不會輕易結束的。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了新聞,於是就上去用了一用,http://blogsearch.google.com/,用「梁董」當作關鍵字找了找,再和用Google找了一找,結果Google的結果比這個Blog專用的搜尋還要好,嗯……
因為結果只有Library View的blogsome上有相關結果,我可以合理推斷,目前Google Blog Search並沒有將大陸和台灣的Blog平台納入搜尋。所以,中華地區還得再等等囉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oogle Print計劃目前是停擺的狀態,會不的動能再起,得看十一月了,然而之前就一直在想,Google怎能在那麼快那麼大量的進行數位化的工作?然而,今天在老師的介紹下,看到了這段影片,雖然只有二分鐘,卻有看到了一台超大型的自動數位化機,影片網址如下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5/january12/google-0112.html。
這個網頁應是Stanford大學裡的校園新聞,由館員 Andrew Herkovic所講解。


我把重點放在這台機器(Digitizing robot)能做什麼上,從影片裡可以看到它不是Scanner,其實它比較像翻拍機(有出現很短時間的鏡頭畫面),它能自動翻頁進行翻拍,專家館員David Noll表示每小時可以進行800頁的掃描(哇!!) , 它有個翻頁的組件,看樣子是可以用吸的一頁吸起,然後翻頁,再將之向上和玻璃貼平,再進行拍攝,效果很好…

我的思維太慢了,我還停留我剛工作時在圖書館用掃描機在一頁一頁的掃描,有個送紙機的掃描機就會流下感動的淚水,一小時八百頁啊…這可真是可怕,腦子裡原本想的是 100多個人在忙著用掃描機,現在~才不用呢!!!!

超酷~這影片可以看看,蠻有趣的喔~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還是Google~這篇文其實不是新的文章了。是在2004年的十二月所發表的,作者對當時Google的Library Project提出十個問題,並想找出答案,對了解Google Library Project來說,是一篇可以進行了解的文章,參考價值蠻高的。
出處:http://www.infotoday.com/newsbreaks/nb041227-2.shtml


圖書館員,學者,新聞工作者,資工界大老和一般普羅大眾持續的在對於Google新圖書館計劃的意見、關注、吵鬧或讚揚而沸沸湯湯著。"這是世界改變的日子"John Wilkin,密西根州立大學與Google合作的館員如此表示 "這會造成爭議因為有一些人對擔心這是圖書館末日的開端。然而,這是件我們重振專業必做的事並且它能更有意義。"Mary Sue Colman,密西根州立大學館長如此告知Free Press媒體:"這個計劃顯出紙本資料能讓世界上所有人利用網際網路查檢資料的年代到來。它也是對今日巨大衝擊的開始並且在未來會有無盡的可能" 當問及Google正在建立圖書館事業以取代所有其它的圖書館,Google代表-在對圖書館員致敬後-說他們在此刻沒有這樣的計劃,有太多的事要做了。
Librarians, academicians, journalists, information industry pundits, and real people continue to ring in with comments, concerns, quarrels, and commendations for Google’s new library program. “This is the day the world changes,” said John Wilkin, 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ian working with Google. “It will be disruptive because some people will worry that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libraries. But this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do to revitalize the profession and make it more meaningful.” Mary Sue Coleman,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old the Free Press: “This project signals an era when the printed record of civilization is accessible to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with Internet access. It is an initiative with tremendous impact today and endless future possibilities.” When asked whether Google is building the library to replace all other libraries, Google representatives—after saluting the role of librarians—said they had “no such plans at the moment. There was too much work to do.”

這裡整理了些問題和答案
Here is a roundup of some of the questions asked and answers posited:

這些由圖書館 得到的資料會成為Google Scholar的一部份嗎?
一位Google代表在這次並沒有問筶,然而,他確實有說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 Will the content Google derives from this library program become part of Google Scholar?
o A Google representative had no answer at this time; however, he did say that it seemed “a natural intersection.”

這將會花費Google多少經費?
很多人問及科技和技術會需要以海克力士般努力才能完成-經費也是。一些觀察家推測要於六年內完成這件計劃需要每天平均掃描3200本書(要全年無休),這是只單單以密西根州立大學700萬冊館藏書量來計算,其它方式來算的話是每分鐘要掃2.25本。當問及數位過程的經費時(某些人估一本約要10元美金),Gordon Macomber, Thomson Gale的CEO指出(Thomson Gale有過把十八、十九世紀沒有版權爭議的書數位化的經驗),每本書10美元的成本低於Gale當時的經驗。所有人都同意,這是件負荷超級重的工作。

* What will this cost Google?
o Many questioned the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it would require to perform the Herculean effort—and the costs entailed. Some observers conjectured that performing the project in a 6-year time frame would require an average scan rate of 3,200 volumes a day (365 days a year) f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7 million volumes alone; others applied the same work schedule and came up with 2.25 books per minute. When asked about feasible costs for digitization (estimated by some at $10 per book), Gordon Macomber, president and CEO of Thomson Gale (which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digitizing its Eighteenth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 and Nineteenth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 licensed products), indicated that $10 per book was below Gale’s experienced cost. All agreed it was a huge undertaking.

Google將會如何處理館際間的副本?
Google員工沒有回答,但是Jay Jorddan,OCLC的CEO指出OCLC有個數位註冊-由名義上的錢所得-它列出了已被數位的館藏和將要數位化的館藏

* How will Google handle duplicates between the libraries?
o Google staff had no answer. However, Jay Jordan, president and CEO of OCLC, pointed out that OCLC has a digital registry—available for a nominal fee—that lists what has been digitally preserved and what’s in the queue.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 reportedly harvesting catalog records for its content contributions.

這計劃只對英系語文而已嗎?
Michael Keller, Stanford圖書館館長和學術資訊資源總裁,指出Stanford計劃要建立非英語系的資料,特別是以羅馬字母的歐洲語文,但是他指出Google能處理其它的字母,如漢字或是阿拉伯字母。
* Is this project English-language only?
o Michael Keller, Stanford’s library director and director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ated that Stanford planned to contribute non-English texts—in particular, European languages using Roman alphabet characters. But he pointed out that Google can process in other alphabets, e.g., Kanji or Arabic.



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oogle之於圖書館到底是友還是敵? 這種說法太過於二極,不是太喜歡這樣來二分它,但是它最近數位化的動作愈來愈大,它到底想做到什麼程度,到底在數位化的過程中它想要得到什麼利益?

Libraryviews超過100所大學參與Google Scholar這裡看,愈來愈多的圖書館參與Google,這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計劃了,這是一個大型的發展重心,就像以往一直有的想法,我絕對不認為一個商業公司會為了「促進知識交流」這種理念而提供免費的服務,後面一定一定有它的利益存在,也許不是現在,但是將來一定可以回本…

著用以圖書館最壞的角度算來猜度Google的步驟

1、數位化無版權爭議的書 (對圖書館ok)
2、將這些無版權的書放在網路上以供查檢 (圖書館的讀者到館量會減少,但還好,數位化的書都是舊 的,讀者還是有新的書的需求)
3、整合系統以求更多的使用者 (目前)
4、使用者夠多,廣告商機成熟並推出
5、取代部份學校圖書館的功能,並向學校/個人進行收費 (會壓縮到圖書館人事和經費)
6、挾為最大平台之利與出版商合作推出線上銷售或是線上付費閱讀機制 (新書也不需進圖書館利用)
7、成為知識供應者 (圖書館仍能並存)
8、成為知識獨裁者 (傳統圖書館的歿落)

是最壞的思考,在那麼多的外在因素下,像是閱讀習慣、閱讀器、閱讀平台、出版利益與制度等等…,Google能不能做到,還未可知,但至少確定在學術圖書館一定會受到影響。

受到影響的不只圖書館,電子書商、系統廠商也要注意自已的利益與角度,NetLibrary、北大方正、Gale Thomson等這些目前「大型」的電子書商,如何在免費而大量的情況下求得生存也是一個議題,當然,目前Google只收錄數位化無版權爭議的書,還不至於壓迫到市場,但同樣是以學術書籍為取向的他們,在Google Scholar來勢洶洶下,該怎麼因應?(介面簡單、速度快、收錄量大、全文檢索),看樣子不只圖書館會擔心,這些廠商可能更頭痛吧,更別說在超過100所大學參與Google Scholar文中所提的那些學校原有的系統整合業者了…(真的想訪問這些總裁問問他們會不會睡不著)


強調一點,這個所謂「以圖書館最壞的角度」是指對目前的圖書館制度,不是實際上最壞的角度,我們絕對不能排斥這個改變,如果這種改變能得到讀者的接受,代表在圖書館最核心的「服務讀者」上,Google的做法做得比目前的圖書館好,我們就該檢討並因應改變。

怎麼因應改變?Abram, Stephen有提到十點,可見之前拙文「摘譯:The Google Opportunity」與「摘譯:The Google Opportunity(續)」,他還是從核心和目前我們能做的方面來看,而更具體的做法,只得兵來將擋了,危機就是轉機,但是圖書館界一定要有Vision,在期刊費高漲、Google的外在壓力下,圖書館/館員一定要努力學習和專注這些議題上並進行思考。

畫「五星物語」有一幕場景,天照女皇拿著書在閱讀,作者在旁有小小的註:「在未來資料都數位化,紙本是非常貴重的物品,只有在博物館和皇家能擁有。」
圖書館會不會走向這一步?或是租書店?(天!!) 雖然不會那麼快,但也許會比我想像來得早…


之前也有一些相關拙文有探討Google可見圖書資訊學分類參考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Google到底要做到什麼地步呢?只是文件檢索嗎? 我不這麼認為…
Google Scholar? 還是基於文件檢索上,加上了引文分析的觀念。
現在,又多了Google Maps這個功能,企圖吃下GIS的領域?? 得問問老弟了。

前有在各個地方看到這個Google的新功能Google Maps, 今天試了一下,可說是瞠目結舌.

其首頁如下:


如一般的Google只要在空格裡找你想要找的地方,就會找出所要的地名,我是用San Jose來下關鍵字,一次就到位,相當不錯。那要是會有同名的怎麼辦呢?我用New York下字,就直接找到New York City,看樣子是以城市為基本單位。

下圖是用San Jose下去找的結果,就直接把城市找出來,和一般的線上地圖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直接點下去放大,而必需用左方的+ - 來放大縮小,其實還是很方便,而且,讓人覺得很可怕的是,它的速度還真的很快,比我之前在pda上用啥papago還快一些:




第二個功能,就是Local Search這個功能,在畫面上方,你可以在輸入列內鍵入你想找的資訊,我用Chinese Food 來下,它會將結果放在右邊,可以點選進去,會出現地圖和其資訊,或是將mouse放在地圖上你有興趣的標號上,其簡要資訊就會出現。




第三個功能Directions可以用住址來找其位置,輸入開始地址,和最後位址,就可以找到地圖位置了。




前看樣子只能對美國本土進行服務,我有用它來找加拿大的 McGill大學,也是找不到…加拿大那可能還在建立吧

結一下。
在美國內的使用,我想建置得應該有一定的水準了。
速度:很快
內容:有一定水準
功能:實用
真的蠻殺手的,我們想遠些,在將來,若是無線網路可以隨時隨地且於高速時接收(WIFI HI SPEED),PAPAGO又可以去死了,而目前其他的線上地圖,有哪一個有比得上呢?

是的,難怪微軟緊張了起來…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之前向恩師借了2005 Jan期的數位時代,這期是該雜誌在Google上市後對其經營模式、技術、和背景、敵手做了一些"深度"報導,因為之前有修陳光華老師的自動分類與索引這門課,對其技術有粗淺的了解,然而,該期以報導而言是深入,但以技術上當然是無法非常技術性的寫出(一般讀者誰看得懂啊?),因為如此,所以之前只是掃描閱讀而已(是藉口啦…),這次在回台中的路上仔細了閱讀,也對其經營文化上有了基本了解。
   

  誠如一般所知,Google 的PageRank技術讓它的檢索效果比目前所有的商業搜尋引擎來得好,(相信研究中應有更好的了),該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假設當一個網頁被很多其它網頁引用(連結),及它也引用很多其它的網頁,基由一個公式來推算該網頁的重要性,再由多台伺服器進行運算、收斂的結果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理論上最核心的網頁,也就是理論上最正確的資料,其實和圖書資訊學門的引文分析(Citation Anlysis)觀念有些相近,常被引用的"理論上"重要性比較大,然而也有很多問題,相關研究就我曾受教及了解,於國內有台大的陳光華老師自動化分類索引課程、政大的蔡明月老師的書目計量學計量學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國內還有其它的學者也是有研究,一時想不起來…。
  

  然而,技術上的創新及成功以及令人喜愛沒有廣告的首頁的設計卻不是Google目前如此成功獲利的全部原因,它之所以能獲利,是在於它的廣告模式"AdWorlds"和"AdSense"二個方式,相信使用過Google的朋友就知道,當我們下一個關鍵字,有時,在結果的右邊會出現一個很簡單的連結,告知你可以到這兒找到/買到你有興趣的資訊/商品,這就是AdWorld,重點有二個,第一,是以競標方式來得到能於特定關鍵字結果網頁上出現的權利,第二、它的計費方式不是只算刊登時間,而是Pay per Click,當使用者連結至廣告主網站時,才計費,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效、合理的計費方式,而且價格彈性(用標的),難怪會大受歡迎,數位時代提到「AdWorld是Google主要營收來源…二○○三年廣告務佔年度整體營收95%以上,達九億美元」而AdSense則是Google授權給大流量的網站,ex.Amazon, Aol等,讓他們也有Adworld的服務,再進行拆帳。這種靈活的方式、突破性的思考真的很令人佩服。
在管理特徵上,Google為了全公司人員均能參研發,以博士為優先錄用,(我不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政策,創辦人就沒有博士畢業了…-___-),超級扁平的組織,以減少「無益於研發創意的"管理其他人"的時間」(也許只適用於google這種完全創意導向的企業,我也不認為可以用在一般企業上),我個人覺得非常特別而有趣的是在他們的工程師每周有20%"失控的自由"也就是五天裡有一天可以做工程師有興趣的issue,我們非常常用的Google Toolbar就是"失控的自由"下的產物,另外另一個制度就是「Top100」,由員工、主管提出最好玩100個創意及想法,工程師可以自由的組成Group來找自已有興趣的項目來做,期間可能耗費數周、數月不等,能有效產出有趣的結果。

  其實雖然Google內部好像是隨性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卻認為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思想,自開始至今,所有的隨性都沒有跳脫這個中心,也就是「以使用者為出發點」。搜尋引擎不好用?行!把它弄成好用的、每次用都有廣告Popout windows讓人很煩?行!我來想個方法讓它不煩、要用Google還得輸入網址很累?行!來個Toolbar可以吧,資料只能找到網路上的,書的權威資料找不到?行!我來和圖書館合作讓你以後可以找到權威資料…很多很多,我想這中心思想就可以解釋為什麼Google受歡迎,它能用創意的思考在沒放棄自已的利益上為使用者得到最大的方便,這和我不喜歡的微x不同,也難怪x軟把它當做假想敵了,想想,萬一這種精神做成os的話,微x一天到晚發佈"補丁""更新"這種破衣服哪還活得下去?
  

  目前在台灣圖書館管理上,其實可以效法Google的一些觀念,現代圖書館基本上也是利用科技提供給使用者資訊,也是資訊的仲介,Top100也許我們在技術上無法達到,但是創意的思考卻是可以去想想,我認識的楊繼斌學長,就對新加坡利用手機簡訊而實行的「行動圖書館」服務有深入的研究,而這次新加坡之行,他們的彩色標簽分類號在讀架上就是非常好用而且輕易可行的創意,鼓勵館員思考創新對圖書館來說也許會有很有趣的激盪效果。
  

  雖然對Google數位化美國"大"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這件事總是抱持一些懷疑的想法,總覺得它有什麼陰謀,因為就現在來看,它已讓我們參考館員的地位,說真的,一天不如一天,若是有一天真的成為了Internet is Everything,而Google成為了仲介,我們自許的"資訊仲介者"角色也必需讓位,因此我對它總是有著愛恨交織的感受,但是,Google在「使用者中心」這件事上,值得我們學習,軟體是死的,館員是活的,正如Google明顯的讓使用者感到它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因而成功,同樣的,我們若能讓讀者感到館員全是以「讀者中心」為主軸,我不敢完全樂觀的說我們能如Google一樣成功,但是,我相信,在讀者心中的圖書館印象,絕對有積極而正面的幫助。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