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演講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場,之前很少接觸善書,在經由黃副總編輯的present
善書這個特例,卻是出我意外的符合創用CC的精神,更成為出版界共同的理想世界…
我只能說,這真的太酷了,這世界真的是出人意外啊~!
有館員同仁詢問說,如何判別善書是否同一本,黃副回答說,只要是長得不一樣,我們就算一本,如論語,到處都有,但圖書館也沒有用完全的標準去評斷論語,所以他個人還是認為長得不同就放上去,我個人贊成他的做法,善書不該把它當資料來看,該把它當成kind of art ,包括圖片等…重要的不是文字內容,還是裡面的圖片和編排。
第二場 打破圖書刻板印象-台灣民間善書的啟發
漢珍圖書 黃智偉 副總編輯
善書告訴我,書,不一定要書名,不一定要版權頁,不一定要有作者,不一定要有isbn,
這讓我反思,若是善書,沒有書名,沒有作者,也沒有版權頁的話,那,不就代表,它沒有copyright issue了嗎?也代表圖書館員不能只看版權頁就 編目,而是需要進去看才行。
黃副舉了幾個例子,主編、副編、注解等都是東華大帝、呂洞賓等「神」所做 ,這到底? 在法律上,有著作權的只有人、法不一定要書名
人,沒有「神」,所以,著作權該不會有問題的。
在很多的書的後面,特別是民70年時,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但是,許多著作權就成了編輯的惡夢,也因此,網路上就出現了「創用cc」的新觀念,但是,在善書裡,早就有了這個觀念「歡迎翻印」「敬請轉載,功德無量」(這真的很酷)
善書很多都沒有書名,黃副秀了幾張圖,真的,這書名到底是什麼實在無法了解。
結論:
並一定有著權人
沒有著作權,
沒有權
沒有售價
沒有通路,也沒有紛爭
卻守護多元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