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國際書展在寒風中展開今年的序幕,在進會場前剛好碰到了新聞局長
早上參加漢珍公司的「文化、科技應用與閱讀」研討會
第一場是由圖書館科技用及資料庫分享之趨勢,由朱志堅經理主講,朱經理是香港來的,每年聽他講,國語都愈來愈好呢~。
以下為一些小小的記錄。
圖書館開始面對新的現實,
1、使用者選擇資訊通路,並期待直接能使用找到內容,像是Google這樣的類型,更好的是,這些介面,連學都不用學,這些是圖書館和出版商已然面對的挑戰,我們必需趕上讀者的期待,否則我們將會邊綠化。
做為一個出版商,我們必需要了解讀者。
質化研究-田野調查和量化研究-問卷調查
田野部但,我們實地觀讀者行為,同學為實際的課堂作業進行研究,並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避免偏頗。
結果想要發現同學如何決定使用什麼資源做研究,同學如何使用圖書館資涼等,
我們發現同學選擇資源:
1、圖書館推廣
2、老師推介
3、對品牌的熟悉度
4、Google(他們在任何時間都會拿來和Google比較)
同學如何使用圖書館資源:
.大部份參與調查的同學都是為了自已的研究使用圖書館
.一互登入圖書館提供之任一資料庫,大部份同學在使用上都沒什麼問題,
.同學屬半會同時使用多個資源和研究工具 (研究樣本是誰啊???這麼行)
.摘要對於辨識相關檢索結果,扮演重要角色,朱經理發現同學還是很需要摘要,並非全文能解決所有的需求。
取得資源的主要障礙是:
‧缺乏對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了解。
.利用圖書館網頁尋找適當的電子資源有困難
.館藏查詢放在圖書館網頁明顯的位置
同學如何真正使用google
.很少作為主要的研究工具
.經常是隨手查找資料的工具
所以朱經理表示,將將來他們會儘量與google分開,加強他們的功能來因應(這個和我的想法不太一樣)
量化研究
使用者問卷調查部份,約有10000份的問卷。
比較圖書館線上資料庫與搜尋引擎,與google
結果出來Proquest(約75%)比google(10%)的可信度高得多,使用方便上,google就好過proquest,而提供較有用的研究工具上,p家比g家好了約七倍,
在適合學術研究工具上,p家更是遠遠超過google(這不是廢言嗎,如果google都win的話,還要付錢買你做啥?)
。
建議:
.使資源更容易被找到
簡化電子資源的網頁設計
改孿學生「館藏資源查詢就是查所有館藏內容」的觀念
.認証
從學生的觀點設計取得電子資源的適當地點
.建立知名度-圖書館行銷
走入教室
親自去
透過老師
透過課程網頁
朱經理由此研究總結出來學術圖書館成功法則
1、更熟悉圖書館+好用的網頁+認証無誤=更好的結果
感想回家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