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台學長轉寄這個新聞,在此感謝
圖書館員 何必管太多?
義台學長轉寄這個新聞,在此感謝
這是由一位從新加坡回國的女士於聯合報民意論壇上所發表的意見,大意是說新加坡的圖書館館方很努力作推廣,而讓民眾很喜歡進圖書館,該女士的女兒也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而回到台灣,雖然台灣圖書館的水準不錯(應指硬體方面),但是台灣圖書館館員要求兒童要把書歸位,讓她覺得和國外圖書館放在書車/特定書 架上的方式不同,尤其對小孩有些過於要求。
另外一方面,何女士看到有老師至圖書館教學,對圖書館員要求小朋友一次只拿一本的要求覺得是設限過多,與國外不同,把讀者拒之門外實屬不智之舉。
後來有其它回應,包括有以館員角度發聲,有覺得其實館員管太少,都不自已上架,所以造成書沒有歸於原位,歐美圖書館都會提供把書放在桌上就可以歸位的服務,可以讓書有其所,而人受到更好的服務等等…
是的!國外做的很好,
是的!國外能讓人民得到更好的服務,
是的!國外的小朋友可以自由拿幾本書就拿幾本書,
是的!國外只要把書放在桌上就有人歸架,
是的,國外都可以輕易的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書。
而我們知道
沒錯!!國內做得比較不週全,
沒錯!!國內的館員人力太少無法隔時巡館上架,
沒錯!!國內的館員做得要死又沒社會地位又沒錢,
沒錯!!!國內圖書館要找上架志工都很難找
沒錯,該死的讀者總是貪心的喊著"我要我要我還要"而不想付出,
沒錯!!國內小朋友大多是沒教養的小混蛋、更慘的是他們的家長還和那些被慣壞的小混蛋站在同一國……
沒錯!!我相信公共圖書館的館員實在很想對著他們喊:「棍!!!!!!去吃xx吧~~~~~」,
但是我真心相信何女士的小朋友是真的對閱讀有興趣而非無理的要求,也很感謝她的建議,但國內的情況真的是如此啊。
然而,我們圖書館員因為有這些人、物力的問題,就可以和何女士說「因為這些…,所以這樣…然後這樣…最好只好…」就保持現狀而不做些因應嗎?公共圖書館誠如她所說,是應擁抱大眾才是,而資料能讓讀者查檢到,更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這些讀者說的都是沒有錯而且是一針見血。
那,我們在現有下能做什麼?
在民意論壇上出現民意心聲,其實第一步要和讀者和社會大眾說明這種情況是人力的不足,和志工風氣不盛等現實原因,但是目前中國圖書館學會並沒有公關室相關單位能在第一時間發聲說明情況,雖是於報紙上受到批評,翱也同時是讓一般民眾了解圖書館困境的一個良好時機,然而圖書館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發聲 的單位,實在可惜,沒能利用媒體,在這個時代裡絕對是過於保守了,而這次僅有一位熱心的志工站出發言,不禁想問?這麼多圖書館館員和學者呢???是因為和我一樣沒看到? (如果有公關部門就我們就不會miss了),還是有看到的館員的心態正如何小姐所嘆「圖書館員 何必管太多?」。
接下來,是該想實際作為,如何對付那些小怪獸?而不會害到那些可愛的小綿羊?試看看訂定可以拿書,但是禁止惡意把書拿出來等干擾他人閱讀行為等,違者打乎死或怎樣怎樣,並在兒童室以保護兒童之名裝置錄影設備,但實際上行保護圖書館員免受爭議之實(這樣說不好,但實際上才較好拿到經費),而館員也可以先告知小怪獸,不,小朋友們可以拿自已想看的書,但是要考慮到別人喔,所以要看時再拿下來才是乖乖的行為等等,相信小朋友們應可以接受,而家長們也該較覺合理才是。
而有關書無法拿到的問題,公圖不比學術圖書館,人力實有不足,目前北市圖有開始使用rfid,希望不久能在尋書上有很好的應用,目前也只能定期讀架理架了,告知讀者我們的努力和聽取他們的意見,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方法突破困境吧。
由此事件,真覺得圖書館界應要成立能代表圖書館界發聲之單位,每日檢視媒體新聞,第一時間回應相關議題,並進行形象宣導,長期努力形象塑造,而不是臨時拿到大錢,就砸來做看不懂的廣告,過幾天誰記 得什麼是什麼?平日時更該創造正面新聞,才能得到重視,才能解決問題。
---
原文如下:
圖書館員 何必管太多
限定老師帶隊、一次拿一本…如何鼓勵兒童閱讀?
何靜芬/自由業(新竹市
我和三歲女兒剛從新加坡回來,新加坡為了培養人民讀書習慣,在各社區都設有社區活動中心及圖書館,而且館方想盡辦法吸引民眾進圖書館。也因為這樣,從女兒兩歲起就常帶她進出圖書館。兩歲的小孩耐心和專注力不夠,也因此開始與其說到圖書館看書,不如說到圖書館玩。但一年下來,她仍養成了良好的看書習慣。
回到台灣後,我依然帶女兒到圖書館去看書,開始時很高興台灣的圖書館水準一點都不輸新加坡。但去了幾次後,實在是提不起勁再踏進去。第一次去時,友人告訴我,「看完記得把書拿回去放。」記得我從小學到大學的圖書館,都會有幾個固定的位置讓讀者放置閱讀過的書,稍後再由館員一一歸位,並不要求讀者放回原來的位置。教導孩子物歸原位我本來就很贊同,而且身體力行,只不過也該視讀者的年齡而定吧?
另一次去的時間早了點,圖書館剛開,館員向一名前來借書的學童家長抱怨,常有一些小孩子到圖書館來,造成管理的困擾。隨後一群小學生走進圖書館,館員隨即上前詢問是否有老師帶隊
?學生回答後皆安份的坐下看書,館員又對著所有館內讀者宣布:小朋友,一次只能拿一本書,看完了放回去才能拿另外一本。這實在荒謬!圖書館兒童館是設計給小朋友讀書的地方,竟然想限定小朋友要由老師帶隊才能上門,且一次只能拿一本書,雖方便了管理,但請問這是鼓勵大家讀書嗎?
圖書館應該是全民共同的財產,館員應該做的是設法讓民眾走進圖書館並喜愛圖書館。怎麼事實卻是圖書館好像是私人財產,限制特多,彷彿怕別人踏進來。我曾看過新加坡的圖書館員為尚未養成良好習慣的孩童收拾善後,卻不見館方會對這些孩童施以任何威嚇。我相信只要給予適當的尊重,愛讀書的孩子絕對懂得自重。如果圖書館不懂得尊重這些小讀者,甚至擺明了不歡迎這些小讀者,這不只是圖書館的損失,更是社會的損失。
【2005-01-09/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一人圖書館 分身乏術
圖書館不是托兒所 家長不能一走了之
余曉梅/圖書館志工(南投市)
看了九日民意論壇「圖書館員何必管太多」一文,我不以為然。
筆者擔任省府圖書館志工,兒童室圖書流通量相當大,但僅編制一名館員。館員工作並不只有讀者借書、還書、圖書上架,還得協辦各項活動。
該文說:「圖書館兒童室是設計給小朋友讀書的地方。」不過幼童因為專注力和耐心都還不夠,建議家長能夠一起陪讀或把圖書借回家慢慢看,不要只把孩子帶到兒童室就放任其哭鬧嬉戲,家長卻埋首書中或到成人書庫找書,甚或上街購物,如此不僅孩子安全有顧慮,也影響他人閱讀。
為了不影響其他人的閱讀,館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給予一些規範。例如:一次拿一本、看完放回原位。舉手之勞,既減輕了館員工作量,也方便他人借閱,更是教導孩子養成物歸原位的好習慣。不過如有家長或孩子就是喜歡一次搬很多本書、看完也不願歸位,我們也會沒有怨尤的收拾善後。
【2005-01-11/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圖書館員 管太少了
靠讀者歸架 書永遠不在該在的位置
余老圃/退休人士(台北市)
拜讀九日「圖書館員,何必管太多」一文,我的直覺是圖書館員管太少了:規定老師帶隊是不肯盡維持閱覽室秩序的責任;一次只能拿一本是不願做圖書歸架的工作。
我有過好幾次興匆匆到圖書館借書卻空手而回的痛苦經驗。明明電腦資料上有這本書(我都是先在家上該圖書館網站,查到有再上圖書館),但在書架上就是找不到這本書,詢問服務台的小姐,她也只能上電腦找,有啊,可是書呢?她不知道。我後來發現了為什麼,因為書架上的書非常凌亂。不但書號沒有序列,不同類的書竟然擠在一起!一本書不在它該在的位置,就等於永遠失去這本書,這是每個圖書館員該有的認知。
每天進圖書館的一百人中只要有一人,看完書隨手往那裡一插,這本書就此失蹤,日積月累,難保不亂。歐美國家的圖書館,為解決這個問題,是反過來不要求閱讀人自行歸架,由館員來做。有些圖書館怕讀者太勤快,還在每張桌子上放一塊三角形木塊,上寫「請將讀過的書留此,我們為您歸架」。
為此曾兩度電郵給某圖書館,始終未見回復。今借貴報一角,呼應上引大文。
【2005-01-11/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延伸圖書館服務的圖書巡迴車
王岫/報導
二十年前,曾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研習三個月。這所大學位居人口兩萬多的鄉下小城,但圖書館藏書不少,自動化業務也很進步,更有與整個州和全國重要圖書館的合作借閱系統。最重要的是它也服務一般民眾,以彌補鄉下公共圖書館規模小、藏書較少的不足。所以不僅大學教授不怕身居鄉下研究資料取得的不足,一般民眾也較少感覺到城鄉資訊的差距。
但美國鄉下民眾,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居民更幸福的是,即使人口少,沒有圖書館的設置,他們卻也能享受到圖書館的延伸服務──那就是美國許多公共圖書館都設有「圖書巡迴車」(Book-mobiles),以車輛載送圖書,將書籍送到一定聚落地點,供民眾閱讀,甚至像郵局的宅配服務,逐家逐戶地遞送精神食糧。
美國從一八九二年起,在紐約州就開始有圖書館以馬車運送圖書給偏遠地區民眾閱讀的服務,發展至今,不僅各州公共圖書館相繼效法,載運圖書的車輛當然也改成汽車或裝備良好的大型貨車。為了這項服務,美國圖書館界還成立了「圖書巡迴車及延伸服務協會」(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and Outreach Services,簡稱ABOS),不斷研究發展這項服務的功能。
二○○四年十月,ABOS就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與美國的「鄉村及小型公共圖書館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Rural and Small Libraries,簡稱ARSL)共同開會,來自全國三十六州(紐西蘭也派員出席)的兩個協會成員,共同討論彼此對這項服務的問題和如何進一步發展。會中也討論了圖書巡迴車的市場、安全性、司機(或隨車人員)的圖書館學知識和電腦操作的素養和訓練問題。有些圖書館也討論到如何獲得捐贈更多的巡迴車,以服務更廣闊的地區,這需要政府或民間團體的支援。
除了這些技術問題,他們也反應許多鄉居老人或少數族群的閱讀問題;老人們視力不佳,希望能夠讀大字版的圖書,也希望有較多的非小說供應,而不要以為他們只想讀小說消遣而已。有些外國移民銀髮族,則需要他國國家語言的書籍等等;這些都是圖書巡迴車的選書考量。
讓「輪上圖書館」也可以傳播書香給偏遠地區的民眾,筆者很贊同美國圖書館協會會長布芮卡絲亞諾(Carol Breycasiano)在這次會議強烈支持圖書巡迴車發展的致詞中所說的「任何草根活動成功的開始,就是你能夠與你的鄰居談論到圖書館」這句話。這表示如果連鄉下偏遠地區的民眾也會聊天談到圖書館,或是「我看了圖書巡迴車帶來一本園藝的書,才知道我種的那棵沙漠玫瑰的栽植方法有些不對!」這樣的聊天存在在鄉下社區,那麼推廣閱讀活動大概就算成功了!
【2005-01-09/聯合報/C5版/讀書人閱讀對話】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新聞 ,高雄市某立委候選人,覺得高雄市圖的書不夠,於是希望市民能捐書,並率先捐了二本書,並提出,北市圖的書量比高市圖的多得多,期能追上,創造另一個文化奇蹟等等…
先肯定這位候選人的用心,在這次該死的立委選戰中提出一股清流,並注意到了圖書館所面臨的經費問題,實屬不易…但是,不可免俗的,他還是只看見量化的指標「館藏量」,相當可惜。不過對非圖書館專業的人們來說,這也是一個必然。
評估圖書館績效成績,一定先從館藏開始,最容易也清楚,但其它服務,因難量化之故,就稍不易受上級「長官」注意,如服務、資訊量等,所以,所謂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何「衝館藏」就成為一些圖書館首要之務。
台灣很多圖書館是非專業的館長,面對館藏不足的情況,就會想到"捐書"之法,又不花成本,又不用等待採購過程,省時省錢,何樂而不為?有聽說某館長,到任後,就動用"關係"向各出版社要了很多庫存書,並以自已一到任就增加該館館藏達數千冊為榮,津津樂道,並認為增加館藏不過小事爾爾,到後來,才幾百本書種,每本書複本幾十本,勞動館員苦不堪言,又占館藏空間,淪為笑談而已。
發動民眾捐書,本意極好,但是民眾捐書是以自我喜好而捐,有些甚至是將家中要淘汰的舊書丟出來,不符合館藏政策,增加了人力不足的館內負擔,若只是在意館藏量,卻沒有看到其它圖書館面像,結果不見得是福。但目前圖書館經費實屬不足,什麼時候用這兩刃劍,就看圖書館當時的情況及館長的智慧了。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天自由時報的新聞(如文後所附)
中國圖書分類法的不敷使用,我想圖書館界內部都很清楚,
最近十多年的學科大增,電腦資訊起飛,中國圖書分類法對新興學科的不足,非常明顯,
提出修訂者也眾,也大多也是由此觀點而出發。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是以統獨角度出發要求修訂分類法。
有趣、但實際如何? 如何進行? 不管如何 分類法修正的重點不會是
「有關中國的各類書籍編目之外,將有關台灣的著作單獨編目即可。」
「是台灣正名運動,台灣圖書分類法不應該再以大中國思想為出發點,才這符合實際國情,況且教育部長杜正勝也將把歷史課程分為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之際,台灣圖書館更應該有自己一套圖書分類法。」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問題,而是實際上分類的需求和供給吧。
圖書館界也捲入了政治嗎?
感想:
1.自由時報真的很愛報這種新聞
2.符合目前思想正確取向
3.賴永祥當初該命名為「台灣圖書分類法」的話,就不會有人由這個角度來批評了
當然,在那時,又是另一種的「思想正確」
4.宋副館的回答蠻符合實際的,也是目前可行的方案了吧
至於,如何能進行分類法的改進,那可是另一個大議題了。
圖書分類 應採一中一台( 自由時報 生活新聞 民國93年10月27日星期三)
〔記者劉曉欣、張瑞楨╱彰化報導〕國立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昨天在全國高中圖書館工作會議中提案,要求新編一部「台灣圖書分類法」,以取代現行不合時宜的「中國圖書分類法」,呈現台灣主體完整性,才不會讓「國史館」淪為「中國各省方志館」。
呂興忠表示,目前國內所有圖書館採用的圖書分類編目,都是以台大教授賴永祥所編的「中國圖書分類法」為標準,這套分類法是沿用民國十八年南京大學圖書館出版的「中國圖書分類法」為基礎,但經過時代變遷,早已不合實際,也違反現實,有重編的必要性。
呂興忠指出,在「中國圖書分類法」的框架下,有關台灣的任何著作與研究論述,都會被放入中國底下,成為中國的一個省份與區域,所有的台灣文學史與台灣文學評論的著作都被編入「中國文學史總論」底下的「中國文學史」,完全喪失台灣本身具有的主體特性,也違反台灣主體教育的方針。
呂興忠舉例說,今年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葉石濤所寫「台灣文學史綱」,就是被編入「中國文學史」,如果葉石濤得知自己大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一部分,不知作何感想?
連代表國家的國史館所出版的「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都被歸類為中國各省方志類底下的地方歷史人物,如此一來,「國史館」都被矮化為「中國各省方志館」,書籍所介紹的台灣麻瘋救濟之父戴仁壽、音樂家江文也等國際知名人物,則通通被矮化成為「中國各省的地方歷史人物」。
呂興忠說,這樣不符合實情的圖書編目隨處可見,令人覺得荒謬可笑。這種因循舊規的分類法已不符合台灣現況,更違反教育部正在推動的「台灣主體教育」,他認為改變的工程雖然浩大,但做法並不難,只要在有關中國的各類書籍編目之外,將有關台灣的著作單獨編目即可。
彰化縣立二林高中圖書館主任陳利弘也支持上述看法,他認為,這是台灣正名運動,台灣圖書分類法不應該再以大中國思想為出發點,才這符合實際國情,況且教育部長杜正勝也將把歷史課程分為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之際,台灣圖書館更應該有自己一套圖書分類法。
主辦這場全國高中圖書館工作會議的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科長林東征表示,由於圖書分類法修訂辦法為國家圖書館負責,教育部中辦將把此項建議案送交國家圖書館研議。
〔記者張瑞楨╱彰化報導〕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宋建成指出,「中國圖書分類法」確實已不合時宜,不過,新編一套圖書分類法雖簡單,但改變所有圖書分類的工程卻相當浩大,他認為全國各圖書館的圖書如欲重新分類,應採成本最低、陣痛期最短的方法,例如在開放式的書架上特別標示出台灣相關的書籍著作。
宋建成說,台灣各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幾乎都採用賴永祥所編的「中國圖書分類法」,這個分類法已因現代學科分化速度迅速而不合時宜,所幸該館已取得上述分類法的版權,可以給予改良或改編,他也建議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向教育部提出新編「台灣圖書分類法」的構想。
宋建成指出,新編或改良一套圖書分類法並不難,但有兩項課題需要克服,首先是新的分類法是否能普及而廣受各圖書館採用,其次則是圖書重新分類的成本過於高昂。
他建議採用成本最低的方式來改良現行的圖書分類法,其一是舊的圖書不再重新分類,新的圖書則採用新編的分類法,兩者之間再用電腦程式連結起來;其二是繼續沿用「中國圖書分類法」,但在書架上針對台灣的著作特別標示出來,其中,他認為第二種的成本最低。
宋建成強調,國內各圖書館都已採開放式書架,圖書分類的編碼僅具有在書架上的「位置」意義,很少人會根據分類編碼找書,都是直接到書架上找書,不改變現有分類方法,直接在書架中標示「台灣歷史人物」、「台灣人文藝術」等,即可不用耗費龐大成本,又能改善台灣歷史人物淪為「中國各省地方歷史人物」等荒謬現象,更能方便讀者取閱,這是最可行的解決之道。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長轉寄給我,告知了一位前輩的過世:王省吾先生
我對王先生,真的是一點印象也沒有,輩份太淺了,
查了王先生的生平,資料,才對他的著作「圖書分類法導論」有些印象
(圖書分類法導論∕王省吾編著,新訂1版,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
在大一的時候應該有當作教科書使用過或是看過封皮吧。
那時的網際網路並不是大學生的第一工具,還是得進到圖書館總類櫃上找資料,
那時對王先生有些印象吧。
不過我對分類編目,可以說是一點天份也沒有。
自然沒有太多的認識。
今天稍找了一下王先生的資料(用google就不用再進館站在總類櫃前了)
卻意外的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資料。
1.王先生雖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任館長十年之久,
但是在該館內部風評如何,由邱煇塘 編 的館史中可以找到些有趣之處,(請看第九任館長王省吾之處)
摘錄一些如下
「但是,王館長當時並沒有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黃得時教授之建議,將本館蓋於台北市新公園內之音樂台台址上,...後來,王館長透過教育廳協調,由當時臺灣省立台北工業專科學校(即現在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明明本館門牌為新生南路一段一號,卻把本館大門開設面對八德路,大門也不在圖書館建築物的正中央設置,偏偏開於左側右虎之小位,而且大型的建築物不是採「工字型」設計、就當以「H字型」建築、或是中央闢為走廊,以資兩面採光,節約能源。王館長並不此之圖,還讓館長室面對隔棟建築物之公共廁所眾多尿斗,好像「路邊的尿桶」,釀成日後本館的種種紛擾....一般政府機構,其建築物應該是大門有台階及車道,才能顯示其尊隆與肅穆,.....然而,本館之建築非但不如此,尚且其建築地基還比路面低,曾經造成淹水之現象.....值得我們三思。」
「由於新館館址在當時來說尚屬偏僻,不獲學界青睞,只有辦理兒童及學生之作文比賽以求吸引讀者前來利用本館,並且主辦圖書館工作人員講習會,充實圖書館工作人員之專業知識。而此一作為,等於是替外行人漂白,反而是置圖書館學科系畢業的學生於不顧;天下事其不公平者有若此,此舉並一直沿襲至今,圖書館系畢業生要謀職真是艱苦無比。」
在官方網上的館史,出現這些文字,的確很耐人尋味,其中想像空間真是不少。
2.簡體資料比繁體資料多
王先生應該是屬大中國主義的人吧
在解放軍日報上有他的名字出現,在新華社上也有他對統一的言論。
也難怪在找資料時,簡體資料比繁體資料來得多了。
若在現在的台灣現況,
紅帽已然上身矣。又扯遠了,政治非我之長…
另外,余光中也和王先生有一面之緣啊…
最後附上王省吾先生的生平
與新聞報導
---
台灣圖書館學先驅王省吾在澳洲過世 (中央社記者劉育敏雪梨二十五日專電)
台灣圖書館學先驅王省吾,二十三日在澳洲坎培拉過世,享年八十五歲。王家親友已於十月二十五日在澳京華人教會舉行公祭。 王省吾早年曾留學美國及澳洲,研習圖書館學及歷史等。曾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工作多年,並擔任台灣省台北圖書館館長九年,後為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延攬,出任該館東方部主任長達二十一年。王省吾曾出任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學系副教授,並出版兩本圖書館學專書,分別是「圖書館分類法導論」及「圖書館事業論」,對台灣圖書館學研究與發展有重大貢獻。王省吾移民澳洲後,除繼續在專業領域內貢獻所學,並藉其擔任澳洲國家圖書館東方部主任的工作機會,致力增進澳洲與台灣在文化及學術方面的合作,尤其在圖書館學學術及實務交流貢獻頗多;此外,王省吾更利用公餘時間熱心照顧台灣留學生的生活起居及學校課業,協助旅澳華人建立坎京華語教會,是坎培拉華人社區極受敬重的精神領袖。王省吾於一九八五年退休,一九八六年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贈澳大利亞勳章,足見王省吾的專長及貢獻已獲澳洲主流社會的肯定與讚賞。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條新聞
原文於此
圖書館工作的不專業形象由此而知。
是算工作呢?還是不算…
看道歉的話,圖書館在美國還是算是真的工作吧。
但是,至少這個工作,很容易被人"忘記"是"真的"工作。
要是布希老婆做過會計師、律師、或是護士的話,會被忘掉嗎?
總覺得圖書館員好像有一些和家庭主婦的形象有些相關啊…
哎~
-------
美國‧批評勞拉未曾“真正工作”特蕾莎開罪主婦選民
星洲日報
自知失言致電道歉
特蕾莎(凱瑞老婆)自知失言,除了趕忙認錯道歉外,還親自致電給勞拉(布希老婆)“衷心道歉”。
她透過凱里陣營發表聲明,表示她忘記了勞拉在1970年代當過教師和圖書館管理員,並肯定勞拉當家庭主婦的貢獻。
她在聲明中說﹕“不可能有比教育自己子女更為重要的工作”。
敬佩第一夫人貢獻
聲明補充﹕“作為既當過全職母親,又曾全職工作的人,我們都擁有使我們成長的寶貴經驗。我高度讚賞和敬佩布什夫人作為第一夫人對國家的貢獻,且為我不記得她過去的重要工作而誠心道歉。”
特蕾莎的失言或激怒很多家庭主婦,布什陣營的高級顧問施米特表示﹕“大部份美國人都會同意,教書是一份真正的工作;做圖書館管理員是真正的工作;在家裏照顧全家、撫育子女不僅艱難,也是一份真正的工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