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晚了,不過還是放上來。
仍是上次「2005圖書館管理研討會」的心得
http://www.csis.com.tw/Events/2005Conference_2.htm
有ppt可以下載。
---
陳亞寧老師在議題上一直有著敏銳的眼光,在2005年三月時所舉辦的Open Access研討會,就已經把OA的歷史與淵源和發展現況做了一個完整的敘述,在該文中有介紹了OA的類型,就已有出現了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Rs)的一些案例介紹,在這次的研討會裡,陳亞寧老師則是對IR進行更透徹的研究與探討。
事實上,在面對期刊費用節節高昇,圖書館也不斷在求出路,OA與IR就是可能的出路之一,OA是彼此互通的管道,而IR則是Content的蒐集與建立,雖然機構典藏已不一定是完全開放存取(在此次研討會有提到),但是不可否認的,若能將二者結合,對資源的分享,甚至成熟後對期刊費用的壓制,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如何克服IR上建置問題,陳老師也於本研討會中也分享了他的實務經驗,這是圖書館可以立即參考的。
會中陳亞寧老師有提到,在資料蒐集上的「政治」上是一個重要環節,IR系統建立不難,然而在資料蒐集、並持續上,「政治」或是「政策」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他分享在其服務單位是以「由上至下」(由主管單位->圖書館->各單位)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在施行上較會輕鬆,由「下至上」(圖書館->各單位->主管單位),可想而知難度會較高。 陳老師整理了IR在建立上的步驟,非常詳細,若有圖書館要建立IR的話可以依此步驟加以施行,相信很有幫助。
一、 IR的定義:
二、 IR建立的程序
本
次研討會,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圖書館在網路上的應用已進入了另一個時期,從只是利用網路為媒介傳播已有的傳統資訊,如Webpac或是圖書館網站,到現在圖書館開始主動建置網路上可檢索的資料,從中介的角色(如Metadata),逐漸偏向整合及產生的角色當然,圖書館離真正的內容產出者還是很遠,圖書館目前也不可能成為內容的產生者,然而,在角色被搜尋引擎的模糊的同時,我們也不斷的在找尋出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正在我們的時代裡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