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念與反思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好~我知道把攝影扯到圖書館學是件很難令人信服的事,Ipod能和圖書館相結合已經夠遠了,攝影??? 幫幫忙…
這不是新的技術介紹,而是在我心裡一直有的想法,其實攝影從傳統到現在數位的發展和圖書館學有一些類似的情狀,相比之下也蠻有趣的。

攝影的經驗
傳統的攝影
學時候,那時就讀於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也就是現在的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我們有分三組,一是圖書資訊組,一是資訊組,另一組是視教組,對於視教媒體很有興趣(也就是對圖書資訊學沒興趣)的我,自然選了視教組. 自大二開始分組後,選修課就會有所不同,視教組裡的必選修(一定要選的選修的意思, 什麼意思嘛),就包含了攝影學這門課。

的,攝影學,這門讓我們又愛又恨的課,愛的是拍照真的很好玩,恨的是,底片和相紙好貴,窮苦的我那時是最窮的時期,拍完照片後,還得進暗房沖片,一進去就是一個下午,一不小心,除了藥水把牛仔褲弄完蛋外,最慘的是整捲拍的底片被自已沖壞,常出現拍不好的沖得好,拍得好的全曝光,拍得好、沖得好的話就會放大失焦,欲哭無淚、造化弄人就是這種情形…期末時,暗房擠瘋了,教資系和大傳系的常常為了爭暗房吵了起來,最後附近的手工沖洗店常得熬夜加班為學生沖片。

時我們用的是Nikon FM2機身,是手動對焦機械機身的代表機種之一,至今一台二手的也要價七千多,因為是手動的機種,在攝影過程時測光、對焦、手振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我們用的是黑白底片,構圖、角度、曝光就更顯得重要,暗房沖洗時,每種藥水的時間,放大的對焦,沖洗時的動作(不會的話照片會有水痕),一但失敗就是重來,而光掌握這些技術層面還不夠,一個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意象的掌握,所有的要件都達到了,才會有一張萬中選一可以見人的作品。那時的攝影,是一種技術,是一種專業,更是一種美學的代表,再現實些,你想要學習
攝影,也得花費不少的錢財才能跨進來。

數位的革命
二○○○年至二○○五年,這五年來,台灣數位相機是以超快的速度發展中,二○○二年五月我退伍,用當兵時的存款買了第一台數位相機,富士的50i,當時一台要價一萬四千元,還是狠下心買了下來,也是拍得不亦樂乎,當然,沒有什麼構圖等等,就是拍生活照,不用沖洗、不用擔心按下去就要花去至少五元的成本(這是沖加底片的錢喔,還沒洗成照片喔),當然,之前的傻瓜相機就可以做到了,但是不必負擔沖洗的錢,就可以大膽的按快門,狂拍…那時能買得起數位相機的人也沒像現在一般人手一台,而現在…請到無名小站的相本區看看,國中生就有自已的數位相機了[可愛妹妹裝可愛,夏天細肩帶大展等的標題一堆],不用負擔底片錢,就狂按吧,拍不好,就刪了再拍吧…高興就好囉。

傳統到數位攝影的理論

攝影的大多會熟知攝影大師布烈松(Henri Cartier-Bresson)所提出的「決定的瞬間」的理論/思想:「拍照在於捕捉現實世界裡某個極其微妙的一瞬間,整個影像的意義,就來自於那一個瞬間的獨特性。那是一種時間的哲學,教導攝影師如何透過鏡頭,去尋找那獨一無二的瞬間時刻。」就我的解讀,當然構圖和顏色等許多技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能捉到這「決定的瞬間」,這張照片就能不朽,所以我們知道世界地理雜誌裡的「阿富汗的少女」,她眼睛露出驚恐的瞬間,震撼全世界,或是你在樓梯間碰到錯身的老太太,你拍下了這個瞬間,或是你正好拍到了朱自清的爸爸彎下腰撿起了那幾顆橘子的瞬間,這個能撼動人心的時刻收進了你的底片,那一刻,你就是大師,少了這個時刻,你的構圖、顏色、角度等等都可以很好,卻少了靈魂…

以前,能加入「大師候選人」的,是那些能負擔機身、底片、沖洗費用並無時無刻把重達一公斤設備的專業攝影師,才有機會身處在不同環境在不可預期的時刻拍到,現在呢? 如名片一般大小的相機,就在講台前每個學生的包包裡面,他們可以拿著它,在任何時刻,甚至在不自覺自拍亂按快門的同時,補捉到這一個時刻。(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只會拿著它自已擠眉弄眼…包括我),身穿攝影師背心的攝影師,在捕捉「決定的瞬間」時,說不定還輸給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專業…盲拍的技巧? 誰管啊,就亂拍就好了,誰還要練「所看即所拍」的扎實工夫?

理論太累,就說証件照就可以了,以往,我們得到照像館,聽攝影師(?)折騰個半小時,再等個半天才能洗出來,現在呢…在家靠著個白牆,拍完就用印表機印出來,國中生說不定就能做到了。攝影還是個專業嗎? 那些技巧、理論在現在看起來是不是有些可笑了呢?

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有和圖書館學有些相似了?(明日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周一的演講結束後,在當時可以很明顯的感到許多館員有被陳小姐的熱情所感動,也有人當場就想找出陳小姐所推介的書單進行閱讀。當下就思考了一下,有什麼書(硬硬的教科書不算)是我們圖書館員可以進行延伸閱讀的呢?

才疏學淺,看得書又少,就拿些個人閱讀過並覺得不錯的書單拿出來,希望能拋磚引玉,分享一下,也希望各位也能推介自已的經驗囉~

若量有到一定程度的話,小弟會整理書單出來成為另一個專門園地,也該蠻有趣的吧

------------------------------------------------------------------------------------------------------------------------------------------------------
書架─閱讀的起點
作者:亨利佩特羅斯基 譯者:薛絢 藍鯨出版社
相關網頁: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6151


為什麼推介?:

這本書從書架的歷史為角度,也有帶到圖書館的發展,同時也在愛書人和西方圖書館簡史上有所著墨,除了書的本文外,很多的圖片引人入勝,文字也很輕鬆。陳小姐的ppt裡也有很多是它裡面的圖喔…

硬度(五顆超硬):
●●●○○

適合的人:

想對圖書館史有些大致了解入門的人(就是我)
超認真木工技師

適合閱讀的情狀:

非常值得在晚上睡前,看個一章,放鬆心情入睡,又能增加知識,一舉二得……

-----------------------------------------------------------------------------------------------------------------------------------------------------
逛書架
作者:逛書架編輯小組/著 出版社:邊城




為什麼推介?
有很多瘋狂的粉絲或Stoker很愛去找偶像的皮包有裝什麼,以求更了解這個人的內容(噁心的人會去翻垃圾筒),這本書其實就是以書架看人…
本書去訪問了許多的名人,包含我非常崇拜的作家張大春(因為他我才買下去的),參訪他們的書架和藏書,十分有趣,可以發現他們平日的閱讀習慣和思考模式,所謂觀其書知其人吧,書的後半部有位編輯,以前是唸圖書資訊學系的喔…不過,他對圖書館感覺不是非常認同啦(似乎認為圖書館很無聊…),若其中有您所喜愛的作家,不可不買…

硬度(五顆滿分):
○○○

適合的人:
想要更接近你的偶像的粉絲
想要更了解名人的藏書的超認真館員
專業超認真木工

適合閱讀的情狀:

在馬桶上,旁邊散著applex報、x周刊,並且關心偶像的另類粉絲

-------------------------------------------------------------------------------------------------------------------------------------------------------

中國書院文化
作者:楊布生,彭定/著 出版社:雲龍




為什麼推介?
說真的,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國歷史裡書院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藏書角色,就買下了這本書…沒想到…硬綁綁啊…可是還是能對書院有一個了解,如果您看得完的話…

硬度(五顆滿分):
●○

適合的人:
對圖書館史有熱情而且有耐心的館員
歷史、中文系的高材生
要去玩麻將的人最好不要看,把院子都輸掉的文化…呃~~~

適合閱讀的情狀:

壓力很大嗎? 失眠很久了嗎? 枕邊人打呼讓您從睡夢中驚醒嗎?
免驚…拿起它看完一章…一章…一頁…一…行…ZZZZZzzzzzz..........呼呼…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上讀者服務時,老師有提及弱勢讀者的存在,老師以大學圖書館的採購為例:大學中最多的組成份子是大學生,其次是研究生,再來才是教師(職員先不討論,先對教學研究部份探討),但是,圖書館採購優先順序為倒過來,教授指定用書是最優先最速件處理,而大學生的推介書十之八九會被打回票,這種現象是正確的嗎? 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答案,她要我們進行思考。見下圖 大學人口結構與採購優先金字塔圖。

下圖 人口結構金字塔圖 (大學生多、研究生其次、教師較少)

採購優先倒金字塔圖(學生所得資源最少,研究生多些(?)教師於頂端)


學術價值(如何去定出學術價值又很麻煩了)來看,老師的論文與研究成果絕對占學校的研究成果大部份,其次研究生,而大學生一定最少,所以圖書的採購上面,這種分配是很公平的……是嗎???

果我們來看期刊的採購,這個理由會比在圖書的採購上站得住腳,如果是研究生或是老師,在閱讀的比例上,期刊絕對占大多數,除了圖書大多是屬於概論性的書外,時效性,新穎性,是否能一針見血的切中要點,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捉到最精華的部份,期刊論文是比圖書要重要些,當然,這也是要看學科,哲學、文學、歷史等思想性較重的學科,一本經典的書可能又比許多期刊重要了,但總得來看,學術成果後的引用,相信還是期刊占大多數。而大學生在進入學府後,老師大多是以圖書為指定閱讀,而大學生的閱讀習慣資料蒐集也是從圖書著手(現在可能是從網路著手了 )

代表什麼? 是不是能推論圖書資料對大學生的重要性比對學者的重要性要為大? 而大學生人數的比例又占大學圖書館的絕大部份,在這情況下,圖書館目前的採購優先金字塔是否有些需要調整? 或是進行一些改變,嚴媚玲的碩士論文「大學生閱讀活動與其管道研究」裡的結論裡總結:1. 大學生普遍體認閱讀的重要性,但實際進行閱讀的動力不夠。2. 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態度顯露「速食」與「雜食」的心態。3. 大學生的閱讀傾向實用性目的。4. 學生對圖書大館的課外館藏普遍認識不深。5. 圖書館的館藏未能真正考慮到大學生的需求。6. 就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言,書店支援的程度較圖書館為高。其中4.5.6三點,就充反映出大學圖書館對大學生的某種忽略。…強調的是,不是學者研究者的需求不重要,學者的需求有時有其急迫性,慢一步就來不及的急迫性,尤其是進行新科技的研究者,認識崇敬的這方面的學者老師大多髪蒼視茫,其壓力可真是龐大不可計數,但是大學生是否有得到其應得的重視? 目前圖書館中,有多少館員有正視大學生的需求,亦或是當老師的需求出現時,就全力滿足其需要,而學生的要求就先放一旁? 這是可以思考的地方?

學圖書館裡,圖書館委員大多是教授組成,換言之,圖書館的經費與大型計劃的成事與否,是掌握在他們手中,這些委員,很自然會成為圖書館的VIP,我的觀念是無可厚非(也許有同道有不同的意見…),還是一句「如綿羊般順服,如蛇般靈巧」, 公共圖書館如此,大學圖書館也是如此,手段是手段,是為了達到更好服務的目的而用的手段,經營圖書館,其實是種政治了,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核心價值若是因為手段而失去了,再多的經費,也是無法提供讀者良好的服務,也沒有任何藉口可以逃避。

些日子的蘋果日報的投書,其實就是一個思考和對圖書館某程度忽視的反動,圖書館給與學生保守的形象,而這種形象也許是我們沒有看到現今弱勢讀者的需求,而以專業為主,卻失去了貼近讀者的核心…在以學術圖書館的館藏政策為辯駁點的同時,我們是不"真的"是以館藏政策為考量去拒絕蘋果入館,還是只是對弱勢讀者的一種忽視呢? 我相信各館都有各自的考量,有各自的政策,但,也許我們在做一個決策之前,可以先多問自已一句,身為圖書館員,對讀者有什麼責任和義務? 我相信,不管我的職位多小,多基層,讀者對圖書館的形象一定會慢慢的改變的。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與圖書館的影響和關係:
1、與圖書館精神的抵觸:
從美國ALA的圖書館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第五條:我們認同並遵重智慧財產權(We recognize and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和我國的圖書館法第七條:「圖書館應提供其服務對象獲取公平、自由、適時及便利之圖書資訊權益。前項之服務應受著作權法有關合理使用館藏規定之保護。」來看,圖書館於精神、法條上均是支持智慧財產權的觀念,與偽書剽竊他人名聲、著作內容之行為,二者是對立的。而圖書館是否能以典藏的功能進行收藏偽書,我想這個還有待思考(也蠻有趣的)。
2、圖書館應提供正確的資訊給讀者:
偽書於創造的開始就以欺瞞讀者為目的,而圖書館的精神為在適當的時候提供適當的資訊給適當的人,二者矛盾顯而易見,圖書館應提供正確的資料給其讀者。
3、與圖書館社會教育的功能不契合:
圖書館負有教育社會、導正社會風氣之功能,偽書以利為導向,以求個人之私利行為,與圖書館之功能是為抵觸。
4、圖書館信任度的影響
圖書館自許為資訊的守門員,對資訊的篩選有其自我責任,若在守門的狀況下,圖書館所典藏、流通資料或為偽書或是盜版書籍,民眾的信任度定為下降,圖書館盼讀者進館利用閱讀資料時,能自由自在的享有最佳的閱讀環境,而不用擔心資料的正確性和權威性。

書館要如何面對因應?
圖書館之於偽書,會受到影響,首當其衝的為採編人員,在龐大的編目和採訪的壓力下,還要考察剛出版的書是否為偽書,如此高度專業的審核,除了原作者或是專家外,館員實無法負荷,也不該負擔這種壓力,然而,圖書館仍可以有能做的事。
1、對翻譯外文書進行原文本查核
當書進行採購流程時,圖書館可對其原文書名至大型網路書店進行查核,亞馬遜書店是個不錯的選擇,或是BIP也可以做為參考,會翻為異國語言的書籍,大多為暢銷型書籍,學術書籍方面則自有使用的學者審核,較不易出現偽書狀況,而如商業管王常出現偽書的種類,館員則需多加留意。
2、對出偽書的出版社進行觀察名單
這次事件,讓一些"黑心"出版社紛紛現形,圖書館之於這些"紀錄不良"的出版社,可以進行觀察,期後所出版之新書,則需嚴格把關,避免造成協助偽書流通的幫兇。



論:
民末清初,張心徵的「偽書通考」內考証偽書共有一千一百餘種,而偽書有占古籍有多少呢? 據98年於大陸出版的《中國偽書综考》介绍,目前古書有十萬種,所以是占百分之一多,中國的偽書份量可真是不少,但在其中包捏了部分散佚,或部分為偽,再加之佛、道偽書占了大部分,真正嚴格上算的偽書約幾百種。至少我們可知,偽書的出現不算是新聞。
但如今時空與古時不同,資訊不再是不易得知,相反,現今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不再是需要所有的資訊,相反的,圖書館要提供經過篩選、值得信賴的資訊給讀者,才能得到讀者的信賴 。
大陸偽書事件裡,能如此暢銷的書,其內容也該有可觀之處,畢竟寫不好的書也不可能有人會看,如果其內容真屬不佳,還如此大賣,若有原因,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看:
一、讀者是一群群聚動物
二、原本出版這種類型(商管類)的書,本來就不怎樣,誰寫都一樣。
若問我的話…我絕對是選第二個,本來商管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東西,大家衝著某個成功模式一窩蜂去學,還不如想法子去讓自已成功。
買這種偽書……哎…

參考書目:
1、人民日報: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6/40467/3201429.html
2、http://www.thestandard.com.hk/stdn/std/Focus/GD27Dh02.html
3、http://china.dayoo.com/gb/content/2005-02/28/content_1950551.htm
4、http://art.people.com.cn/BIG5/14759/21866/3316701.html
5、北京錫恩管理顧問公司公佈偽書名單
6、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44372/44374/3202701.html
7、 中國偽書綜考 / 鄧瑞全, 王冠英主編,黃山書社:合肥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讀經驗裡文學的偽書
張大春有寫過一本書,不知為何我只記得英文Pseudo Knowledge,中文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找到了,該書為「本事」),總之,那是一本看似很合理的一本書,他以考証的筆法,以事件寫出各國、各地的風土民情,初閱時,覺得他可真是學究天人,考証詳細,最具代表性的,是其書最後面的二篇,他以(合理杜撰)的孤本、殘本來考証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他的和尚朋友「覺虛」為孫悟空的藍本,後來還一人分二角(作者及來函讀者)自問自答來補強其可信度。直至閱讀第二次才覺不對…原來這本是偽書,而且在書名上就用英文告知了:Pseudo Knowledge(偽知識)(剛才你就知道了嗎?還是和我一樣被騙了呢?),自此,我看張大春的書會格外小心,而閱讀其它書也是「閱而不盡信」了。
所謂偽書,在文學界裡是一種小說的形式,它看似是真實的,但其實是小說家假託一現實人物為作者(主角),來進行創作的格式,本質是卻是"虛偽",我所崇拜的作家張大春就是一箇中好手,最近有另一本,也差點騙了我的書:《 孤獨是迷人的 》------ 艾蜜莉狄瑾蓀的日記 ,這本不細看也不知道它是本偽書,我以為真是艾蜜莉狄瑾蓀所寫,雖然它已明白的告訴你作者是Jamie Fuller,但是語法和創作格式和艾蜜莉狄瑾蓀是如此契合,讓 我真的把它當做艾蜜莉所寫的日記進行閱讀,並誤導了我的思維…就算這樣,還是讓我覺得有被騙的感覺,就像看了電影懸疑片,最後發現導演是用運鏡讓你誤解劇情,直至真相大白那一刻,雖有"原來如此"之感,隱然卻有「x的,玩人嘛~」的忿忿不平(參考電影:安琪狂想曲)
儘管因為沒有細看而產生混淆而有誤導之實,但在文學小說裡,不論偽書的作者是為了宣揚「閱而不思則殆」的理念,或是純綷想試看看自已的功力,這還是一個行之有年,且是文學的一種多年的創作形式,換個角度來解釋,若您是個漫畫迷的話,我們可以用"同人誌"之於原作漫畫來理解"偽書"之於正式著作(不再另述何謂同人誌了)。
但是今天要談的偽書,卻不是指文學上的偽書,也不是漫畫上的這種同人誌現象,而是大陸近年來獨特的"偽書"現象,先看幾個事件:

大陸偽書事件
1、翻譯型偽書熱賣:
有二系列書可當作代表,分別為由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的<執行力>和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沒有任何藉口>,其中<執行力>是大陸商業書市場暢銷書排行榜常客,自二○○三年八月出版後,它在二年內賣了二百萬本以上,而另一本<沒有任何藉口>同樣也不遑多讓,同樣也是破了二百萬等級的"火熱"暢銷,很多企業甚至是人手一本,奉為聖經。之所以如此熱賣,除了大陸本身經濟起飛,商業意識高漲之外,這二本書都強調"系出名門",<執行力>是號稱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管理學哲學博士Paul Thomas與劍橋大學博士、杜克大學商學院教授David Byrne二位完成,<沒有任何藉口>同樣也是專家著作,作者Ferrar Cape履歷拿出來嚇死人:咨詢專家、職業演說家、美國職業訓練和發展中心創始人,學歷是西點軍校、曾任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指揮官 …以我看,孔明再生不過如此。
但是這二套書全是偽書,二○○五年二月人民日報在網路上和致電到"作者"單位查証,結果根本沒有這三個人,都是杜撰,可見人民日報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6/40467/3201429.html有詳盡的說明。
這二家出版社長安出版社已下架,另一家還在死鴨子嘴硬的強辯中,不過事實放在眼前,不由得不信。

2、周國平事件:
在2005年1月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出現了兩種署名周國平的新書,其一是《純粹的智慧》,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其二是《讀禪有感悟》,金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原作者周國平知道此事后,親自証實這兩本書均系偽書,並立即聘請律師,通過法律途徑追究有關當事人的侵權責任,出版社辯稱出書作者其身份証確為周國平,後來查出該身份証係為偽造。這位作者是位頗有盛名的大學教授,這個事件也可說是受盛名之累。不論出版商的藉口如何,這件事已造成了出版業的誠信大受打擊。

這二個事件的發生,大陸官方已正視這個問題,進行處理,同時也查証市面上有哪些偽書出現,北京錫恩管理顧問公司經過一年的調查公佈了95本的偽書名單,可發現都是集中在幾家出版社中,包括了哈爾濱出版社(21本)、九州出版社(11本)、企業管理出版社(10本)等等。類型大多為商業管理書藉。總合來看,偽書可分為
假作者、假推荐、假排行、假銷售、假授權、假内容這幾項,目前大陸大多都是假作者及假授權,簡言之,就是掛名以求銷售了。

可是,這和圖書館有關係嗎? 當然有…

下篇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當看了篇文章(或是看了篇blog),就對自已的無知感到緊張,每當有人問我,圖書館學是要做什麼時,至今對圖資本質還在摸索的我,總是一身冷汗,每當在研討會時,館員說出在實務上的無力(公共圖書館尤是),我總是胸口有口臆氣。難道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嗎?
不這麼認為…
也許有人會認為圖資界的現象、問題就那麼多年了,至今也沒事,蘭卡斯特的預言也沒有實現,將來也不會有事的…安啦~
不這麼認為
面對圖資學門的不斷被漠視、圖書館經費的被刪減、公共圖書館的亂象,有人說沒差,反正我窩在我館裡,關我什麼事啦…安啦
不這麼認為。

這些想法現象都不關我們的事嗎? 也許現在看起來是,但是絕對在將來會影響到我們。
因為,我們就是圖資界的一份子,外人看圖書館員是看全部,而不是看一個人而已…
青年的我們該做些什麼?

有「圖書館青年聯盟」這個構想很久了,也和很多的人們討論過,有長輩、有平輩、有朋友,大家的意見也有淡淡的,但多數是熱心而希望能做些什麼。
圖書館界一直是一個被動而無言的一群,問我的話,看到了許多師長在各自的領域上努力為圖書資訊界發聲、做事,但是卻沒有得到和他們努力而該得的後援。我們真的是這樣的人嗎?還是我們一直少了個管道能整合發聲?
如果是後者,為什麼我們不能創造出一個能跨過學校、跨過單位的一個團體,去爭取我們圖書館界該有的、去努力我們圖書館界該做的,去認識我們圖書館界的核心、去讓讀者知道他們能從圖書館裡得到更多且是他們應得的。

青年聯盟可以發聲、可以匯集聲音、可以交流、可以對民眾進行服務、可以應用科技、可以讓館員分享
我們可以做很多很多…也會有很多問題,我們的本質? 我們的處境? 我們的地位? 但是,可以去串聯思考分享想法,而不是在等師長長輩們帶。

我想…該去做些事了…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謝謝我所敬重的長者所提供的資訊…
網址在此
原件摘錄如下:
訊息公告
主題: 「xxxxxxx」再次徵求中西醫藥相關之稿件
訊息類別: 研發成果
公告時間: 2004-08-25
公告學校:xxxx管理者
內容: 主旨:「xxxxxxx」再次徵求中西醫藥相關之稿件,請 查照。
說明:
一、 本雜誌審查程序快速,特聘專業英文編輯潤飾文稿,並提供與作者面對面討論之服務。
二、 凡與中西醫藥科學相關之論著均為徵稿對象,英文稿件尤其歡迎。本刊接受各醫學領域相關之臨床及基礎研究原著論文與病例報告。英文正刊於每季定期出版,中文附刊不定期出版。
三、 每年定期舉辦「年度優良論文」評選,獲選論文除頒發獎勵金及獎狀外,編輯部還協助製作精美海報於校慶或院慶期間張貼,並持續展示一年。
四、 如引用本雜誌已刊登之文章,另有「引用文獻獎金」,引用一則獎勵金參仟元。
五、 為提升本雜誌之能見度,請於發表之大作中多引用本雜誌已刊登文章,謝謝共同耕耘。
六、 來稿請擲XXXXXXXX雜誌編輯部

讓我們再看一下這個第四點:四、 如引用本雜誌已刊登之文章,另有「引用文獻獎金」,引用一則獎勵金參仟元。

這真的是太經典了。
要不要引用這本期刊/期刊論文,不是這篇寫得好不好,是因為有獎勵金?
那以後這期刊的"品質指標"不是編審、作者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而是因為它可以有獎金?
果然驗証了用錢就可以擺平所有的事,教育部有想過他們用sci會造成這種現象嗎?
這種"單一"的指標來評量所有的東西,就一定會造成這種結果。
我知道也有學者是有"默契"來互引,提高自已sci ssci上的impact factor…
攤在陽光下說我就是用錢買impact factor? 我只能說…有你的,有一套啊

是我的話,我也不管這篇文章寫得怎樣,絕對是從這本期刊裡引,連圖書資訊學都可以來引,引一篇三千耶,我一篇文章少說也有二十個引用,用一半好了,就有三萬…靠…爽翻了…什麼道理嘛~這叫學術嗎?

亂象之多,直讓人有無力之感…誰該負責?政策產生這種"對策",主事者決對要負最大的責任!!!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書目資料:The Google Opportunity , By: Abram, Stephen, Library Journal, 03630277, 2/1/2005, Vol. 130, Issue 2

人說,Google最近的動作是衝著圖書館來的,看起來真的蠻像的,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覺得不只,Google 做得多很多,從Blog公司,到全球定位,到中文的"百度"搜尋網,這些都是它在二年內做到的事,當Goolge rock的時候,作者反思我們圖書館要如何反擊Rock back,他提出了十點。


原文摘譯:

Google has accomplished a lot in five yearsand now has the infusion of capital to accomplish more. Can librariescompete, complement, or cooperate? Or will we lose out? It's still ourchoice, but not for long. Here are ten key things your institution,your library, and you can do in a Google world.

Google 在五年內完成了很多的事,現在又要注入資本來做更多。圖書館能與其對抗、互補,或是合作嗎? 還是我們將會一敗塗地? 這仍可以看我們自已的選擇,但是,也許可能不會太久了。這裡有十個關鍵事情是您的機構、圖書館、或您可以在 這個Goolge世界裡做的。


1. Reposition the librarian Vastly more information is used outside the library than inlibraries-and most of it is now virtual. Recognize that librarians' andlibrary workers' key contributions aren't merely collecting,organizing, and delivering the information-it's improving the qualityof the question.

1.館員的重新定位:極多的資料在圖書館外比在圖書館內使用得多-並且大多是虛擬資料。要了解館員和圖書館工作者的核心貢獻不僅是蒐集、組織和傳送資訊,是提供改進問題的品質。


We must find the path that places thelibrary's programs and people at the center of the question space.That's different from the "search" space. Here, more time is spent onfin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an searching. We see tools to support thiseffort in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from Tutor.com, Docutek, OCLC'sQuestionPoint, or simple instant messenger applications. We must rampup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to levels we have not imagined

我們必需去找通往問題中心的圖書館課程和人員的道路。這和所謂的"蒐尋"空間是不同的。這兒,大多的時間是花在尋找和了解上,而非蒐尋上。我們從Tutor.com, Docutek, OCLC'sQuestionPoint或是簡單即時的傳訊軟體上尋求可以支援的科技與服務。我們必需大大提升資訊能力的訓練來達到我們所沒想過的境界。

2. Know your market Ourcommunities are changing. It's not just understanding standard censusdata on ethnicity, incomes, and homes with children. It's aboutchanging consumer values, and libraries are a consumer service at theircore. Unfortunately, our neighborhoods and kids are evolving morequickly than we are. Society is more diverse on almost any measure,whether it is language, values, lifestyles, information skills, andmore.

2.了解您的市場:我們的社群正在改變。它不在再只是了解種族、收入和有小孩的人口資料標準而已了。它是種不斷變動的顧客值,圖書館在他們之中是一項使用者服務。不幸地,我們的鄰居和小孩卻進步的比我們快得多。社會幾乎在任何事上變動得快得多,不論是在語言、價值觀、生活方式、資訊技能和其它等等上。

We must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huge newrange of market and business analysis tools, including GIS Mappingtools and 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 is a software toolthat allows managers to gain insight into data (like all library usestatistics, from internal measures to the OPAC to web use) in real timeand through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Then we must derive insights, liketrend analysis, from this information mining and act on it.

我們必需去熟悉許多在市場和商業分析工具上的新知,包括了GIS地圖工貝,和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線上分析處理),OLAP是一種可以讓經理人即時的去得到洞視資料內容的軟體(像所有圖書館從OPAC從網路上計算出的統計資料),而且從各種不同角度去看。後然我們必需從資訊探戡上得到洞察能力,像是趨勢分析。


3. Rethink the repository Libraries are making great progress on this front. Using tools andpilots, such as OCLC's CONTENTdm, DSpace, Sirsi's Hyperion, JSTOR,Project MUSE, just to name a few, we have created amazing vaults ofcontent. Let's do more. We must keep our eyes on open standards andopen archives projects like OAIster.

3.再思考這個寶庫:圖書館做了很了不起的領先地位,使用 如OCLC's CONTENTdm, DSpace, Sirsi's Hyperion, JSTOR,Project MUSE,這些工具和試驗,這只是列舉少數,我們已創造出很了不起的內容的寶庫。讓我們做更多吧,我們必需將注意力集中在開放標準和open archives計劃如OAIster上。

We should closely watch the Internet Archiveproject and its potential to create an open archive outside of privateownership. We should maintain a sharp focus on building therepositories that meet our core missions and not just converting the"popular." We must make sure that we are not creating content islandsand are respecting users' access skills.

我們可以更近地觀察Interne Archive計劃和它在創造的從私有領域而出來的open archive的潛力。我們可以保持銳利的焦點於建立這個符合我們核心使命的寶庫上,而不只是使其"普遍",我們必需確認我們不是創造內容孤島,而是關注我們使用者的檢索技能上。

---
明日續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開信箱,看到了親愛的姜義台學長轉的賴鼎銘老師「圖書館界站起來」一文(原文請按我),閱後,覺得不吐不快。

半段的如何落實圖書館法這件事,以及賴老師所提
「談及思想自由雖然是圖書館界的理想,但幾年前大陸圖書不能進口時,圖書館界的聲音在那裡?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動作又在那裡?…看到圖書館員常常是無聲的一群。我其實可以體會,圖書館是官方機構,錢來自官方,所以只好乖乖的,要不然經費沒了,圖書館如何經營?」

中是非常認可賴老師所言的,常與朋友在私下聊起這些,我們圖書館員總是無聲的一群,我們的努力貢獻不求回報的態度,是圖資界可愛的一面,但是也同時是讓我們不受重視的原因,我們常在開研討會相聚的時候,大家都明白圖書館界的困境,館員彼此也會交流在各單位/館在校受到的忽視而至於漠視,說完後,大家又各回單位,再去默默的承受這些壓力而再更加努力,心中卻充滿著無力,我彷彿見到小媳婦受委曲卻仍是認命的為不愛你的公婆默默付出,而永遠沒有熬成婆的一天。

只是賴老師所提的事件,還有很多的事件,像前文所提的「聯合報社評:圖書館員 何必管太多?」,像是「我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邱炯友老師」「我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II」,在我小小的視野裡就看到很多很多的事件,而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有傑出的鄉鎮圖書館館長才在國圖領完傑出獎,隔幾天就被新的區長換掉,就是賴老師所提到的「鄉鎮圖書館更是地方首長的禁臠,變成補充地方樁腳人事壓力的空缺所在。」有專業的鄉鎮圖書館館員被她的館長操到翻,而館長呢?不做事,亂請假,報公帑,後來她的能力只能被調去管靈骨塔,那幾年的圖書館建設可想而知…這些事件每天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在開會時一起嘆息。

有圖書館要站起來嗎?只有學會要站起來嗎? 我想可以說得更明確一些。「館員們要站起來!」「研究生要站起來!」,在面對這些現象,若是館員/研究生,面對我們的專業被挑戰,面對我們的權益被漠視,面對我們的領域被搶奪,仍不發一語,仍是等「其它人」像賴老師、像邱老師,像其它的老師為我們去爭其實該我們自已去爭的權益,我不認為情況會有任何一點的改善。

有目前的問題,原因很多很多,包括我們對我們專業的不確定,對我們的守則沒有深種於心,對核心價值沒有認同或是根本不了解。簡單來說,對我們的專業沒有信仰,醫生的信仰是要救人,律師的信仰是要求勝和正義,老師的信仰是要教人子弟、百年樹人。當信仰消失時,亂象就出現了。醫生是賺錢、律師成了禿鷹,老師竟成了色魔,所以他們的專業,現在也不受人景仰。

書館員比他們好的是,圖書館員之前沒有被認定成那種專業,所以最慘的狀況也不過如此,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放手一博,成也好、敗也好,最爛也不過如此而已,若是成功,其成果也不在話下。不去試什麼也沒有。

想說的是與其覺得我們很受忽視,或是學會的力量無法照顧到我們全體,或是前輩們沒辦法提攜到每一個館員,不如每個館員/研究生都站出來去做一些事,小小的也好,或是響應也好,或是只要參與就好,甚至在快要對讀者發火時控制住自已,想想我們的服務讀者的使命,這對圖資界就是另一個開始和提升。也許我們要想,這是我們的未來,圖書館界是屬於我們的市場,若把自已關在知識的巨塔裡,高喊著我們是知識的領航員,外面世界已然千年,別人看我們除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外,剩下的也沒什麼。尊重和專業不過是緣木求魚而已。

能做什麼?
賴老師所提「當天的代理主席建議找立委在立法院質詢,讓行政單位感受壓力。我則建議,何不利用年會當天,讓所有參加的會員到教育部或行政院抗議,提高訴求的壓力?媒體最喜歡這種抗議活動,一經報導,加上當天立委的質詢,行政院必定會採取必要的動作。
賴老師點出媒體的力量,雖然我對媒體現今有很多的不滿,但是在這個亂象的社會裡,其力量仍是不可忽視,圖書館界裡一個統合的媒體公關室的成立刻不容緩,全國裡,北市圖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極高,在圖書館的努力之外,我以為北市府的公關室也是有其功勞。
另外,在資訊的交流上也是刻不容緩,也許應用RSS技術,成立圖資界資訊交流中心,push進每個館員的電腦,也是可以做的。
最後,還是引用史蒂芬.周的名言:「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只要有心…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今日,廖老師來學校進行演講,主要是以他於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長現職中,所遇到的實務問題來談社區關係。廖老師就是指導我的法律圖書館,而讓我寫出x妹圖書館的老師。

廖老師口才滔滔是眾所皆知,今日的二小時的演說,又是座無虛席,讓按時進來的我竟然又得坐在老師身邊的最前排,二小時之於他,可以說是太少了,想當初我們修課時,一個月上一次,一次就八小時,我們學生聽得都快掛了,他還能一直講課,哪是一個了得可以形容。
今日老師分享了些他在接任館長後,遇到的問題。

如果以我來總結的話,我會以聖經上的「如羔羊般溫馴,如蛇般靈巧」來當做經營公共圖書館的座右銘。
你要應付地方派系、要針對各種民眾提供服務,還有流浪漢問題,水電、承包工程的關說,地方民代/流氓/無賴這些東西。

果然,圖書館針對各種服務對象,所會遇到的問題,可真的是不一樣啊…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日生日,感謝我家大人厚意,買了台ipod mini給我當生日禮物…在此特鳴感謝,ipod真是好用啊~於是我開始在Yahoo拍賣上尋找配件。
讓我找到了這位仁兄的拍賣 http://tw.f4.page.bid.yahoo.com/tw/auction/d10326705
這這這…這是什麼呢??看了很久,以為是ipod的配件,但是不是…
原來是他把整理好的MP3和其metadata賣出,一百首為單位,讓人來標。
這…不是違法嗎??

他卻與圖書館一般,高舉了"合理使用"的擋箭牌。說這是與Kuro一般,屬於銷售勞務,
「這裡面的mp3檔案,純屬讓網友在家裡聆聽欣賞,本人不做任何商業性販售及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與EZPEER及Kuro的性質相似,本項乃是屬於「銷售勞務」之界定。」
加了加ID3的tag(也就是mp3裡的metadat,如演唱者、曲目等的資料,用過winamp的話,就是上面面板會跑的資料)是算加值啦,但是如果只賣id3的話,是沒人能說你什麼,正如圖書館界的引文資料庫,我們沒有用到正文,只有加值而已,當然,如果正文作者授權,我們也可以連到正文,但是,老闆,你連mp3都賣了耶…
他並引用了著作權法第51條「供個人或家庭為非營利之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利用圖書館及非公眾使用之機器重製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這位老闆,這條是說只有在圖書館裡找資料和家庭裡備份已買的資料而已啊,不是像您老拿出來賣,真的再加上條但書,說我不是營利喔,就沒事了嗎?
這不是掛豬頭,賣牛肉嗎? 頭埋在沙中很危險地~這兒有印証我的說法:http://felaw.ccu.edu.tw/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26
摘取如下:

「…根據新修正的著作權法,對於侵害著作權與否,要先看當事人有無意圖營利。
如果已經意圖營利,例如將MP3檔案賣給他人或是燒成光碟牟利,都已經觸法。
對於起初並沒有營利意圖的P2P軟體使用者而言,新修正的著作權法還有「重製份數超過五份」及
「市價三萬元」的限制,也就是說,網友打開電腦,登入Kuro或是Ezpeer之後,
只要一首歌前前後後被五名以上其他網友「共享」走,就等於重製超過五份。…
... 主要原因在於兩個網站沒有直接提供歌曲,都是「幫助犯」,一定要有主犯才能成立,
所以最近才會陸續有使用者被逮捕,千萬不可大意。」

所以,簡單來說,這位賣家如果能逃過被認為是有意圖營利的認定,並且沒有把一首歌複製超過五次,
他是沒有犯法的,
但是向他買的買家呢?基本上,算是使用者,都算是主犯了……
如果您有標…我會為您捏一把冷汗的


歡迎指正
剛好,本期的D-Lib也有談到合理使用「Concepts and a Design for Fair Use and Privacy in DRM」(http://www.dlib.org/dlib/february05/tyrvainen/02tyrvainen.html)明天再好好寫…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的,當看完我國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後,覺得真的是包含了所有該注意的守則,我也非常認同,但是,也許是中國人的關係,我們在文字上總是讓人有很有距離的感覺,看看對岸的守則吧: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http://www.jxlib.com/tsg/zydd.htm,也是讓人有種硬綁綁的感覺,而美國的守則(原文)就生活化得多了,也讓人能認同。
鄧英蘭已把ALA的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翻譯好了,於此可以看到鄧英蘭翻譯的版本(是東海大學圖書館呂館長引用其翻譯),翻譯的把原文的意思都寫出來了,然而,我還是認為有些太硬而有距離,鄧將"We"均翻為"館員",其意義無誤,但是我還是喜歡把它翻成"我們",多了些認同和親近。
以下是我的
不完全翻譯,但是希望能讓我去記住…並於心裡認可成為信念。

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 我們提供最高級的服務給所有的圖書館使用者…有禮且不帶偏見。(We provide the highest level of service to all library usersthrough appropriate and usefully organized resources; equitable servicepolicies; equitable access; and accurate, unbiased, and courteousresponses to all requests.)
  2. 我們把智識自由當做最高原則,並抵抗所有對圖書館的審查制度(We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resist allefforts to censor library resources.)
  3. 我們保獲每位讀者的隱私權(We protect each library user's right to privacy andconfidentiality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sought or received andresources consulted, borrowed, acquired or transmitted.
  4. 我們認同並遵重智慧財產權(We recognize and resp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5. 我們以尊重、公平、和真誠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同事(We treat co-workers and other colleagues with respect, fairnessand good faith, and advocate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 that safeguardthe rights and welfare of all employees of our institutions.)
  6. 我們不會因為私人利益而侵害到讀者、同事和單位的權益(We do not advance private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libraryusers, colleagues, or our employing institutions.)
  7. 我們要區分個人想法和專業職責的不同,不能因個人而影響至圖書館(We distinguish between our personal convictions and professionalduties and do not allow our personal beliefs to interfere with fairrepresentation of the aims of our institutions or the provision ofaccess to their information resources.)
  8. 我們要不斷努力追求屬於我們的知識與技能,激發個人的能力!!(We strive for excellence in the profession by maintaining andenhancing our own knowledge and skills, by encouraging the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of co-workers, and by fostering the aspirations ofpotential members of the profession.)

或許,若能讓文字讓人覺得親近而容易認同,這些"教條"不會成為教條,而會還原成原本該是我們中心的信念~~~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前面的話:我的文章大多是在我的井底以管窺天,寫出來只是想說出來而已,若有任何的指教、指正、批評,能幫助我脫離我狹小的視野,我會由心的感激…,學術就是在辯明時更加清晰。

我所了解的各個大專院校近年來紛紛進行各校內的博碩士論文數位典藏計劃,但,如同圖資界裡都該知道的,在國家圖書館裡,因為博碩士學位授與時,必需上傳至國圖的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所以早就進行了全國性的學位論文典藏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的新聞
近年來各校各系都為了能讓更多人能進修廣開碩士班"?"尤其是在職專班開設也造成了些現像與問題而圖資學門內,國內近年的研究所與在職專班也開設了不少,近五年就包含了我們中興碩士班、交通大學在職專班、玄奘大學碩士班,師大在職專班、世新在職專班,許多的討論也出現在會議裡 . 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想討論的,今天,就單以簡單的市場來看碩士的增加會對圖資界有什麼影響。
我個人是非常贊成廣開碩士班的,因為若是館員能在碩士課程裡學習到更多的價值認定,以及思考能力,能有更多的機會讓館員們進修,對圖資界絕對是一件正面而積極的事,以我來說,在碩士班的學習過程中,被老師們開啟思考方式和眼界,這些對我個人而言是非常珍貴的。但是若回到市場機制來看,這麼多的碩士會造成什麼問題?
這些研究所中,除了中興於中部以外,其它都集中於北部,新竹與台北,尤其是台北,來算算,台大研究所、在職專班、師大研究所、在職專班、世新研究所、在職專班,輔大研究所、淡江研究所、政大研究所,保守來算,每個研究所算十個,在職專班算十五個畢業,在台北就有九十六個碩士畢業,不包括新竹的玄奘大學和交大在職專班,(我一定有算漏掉學校),我很想問,台北有多少館員? 這樣算下來,是不是十年內所有館員都會成為碩士? 這樣很好,但是這麼多的學校和研究所,他們的研究生來源所剩多少? 當所有人成為碩士後,市場變小後一定會有研究所無法營運下去,那時會怎樣?
首先,應該是連鎖效應,正如之前美國的圖書館學系連鎖關閉的情況一樣,當所有的圖資研究所在慘淡經營時,學校以營利為目的的取向來看哪些研究所不能賺錢,如果有一所圖資學門的研究所關閉或是經營很不好時,學校一定會採取行動,不是改名,就是關閉。其次是碩士的薪資降低,進而壓迫到大學畢業的薪資,會有多少優秀的學生願意在很低的薪資下在圖資界裡付出,還是選擇轉行?
最後,很不想說但是一定要說,在不久的未來,研究所面臨招生不足的情況,一定有些學校會面臨淘汰,我們可以很樂觀的說,「沒差啊,應該優秀的學校會留下來啊」,我想說「是這樣嗎?」如果有一個學校,教學認真,學位授與嚴格,出來的學生在嚴格的教育上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學生,但是年限上就會比較久,而其它學校,年限短、上課輕鬆,如果您是一位在上班的在職人員,=您會選擇什麼學校呢? 老實說,我就會選擇後者,因為碩士學位入手後,加薪、升職資格也都有了,愈快達到"學位",愈是符合經濟效應不是嗎? 但是,對圖資界而言,這種情況真的好嗎? 若是前面的學校經營不下,那圖資界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不留情面的說,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出現,會造成惡性循環的無間道。
該怎麼辦? 再次強調,我非常贊成廣開研究所之門,這對圖資界的館員來說,能和實務驗証,是非常正面的,但是研究所方面,必需要負起把關的責任,只有能有資格被授與學位的人,才能授與之,才不會造成現在其它學門研究所的亂象,尤其是我們圖資的市場和商學、媒體學門的市場是不能相比的,昐我們都能看到這個現象,為了圖資界而共同努力。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昨天寫到TSSCI的問題,和政府要把tssci當作評量的標準的事,
先把昨天的東西整理一下:
TSSCI的問題:1.收錄過少的期刊 2.決定學門時的學者能代表所有的社會人文學科嗎? 3.用什麼標準來選定收錄期刊。

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前,我們政府就提出了「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
鑑指標」邱老師提到

"當新公佈的「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
鑑指標」於分項「專業類組量化評鑑指標」中,將全校專任教師發表TSSCI 期
刊論文總數列入評定,並備註「社會科學(含教育)類組適用」時,試問圖書資訊
學的屬性將如何受外人或將如何自我詮釋?別忘了此刻的國科會「圖書資訊學
門」是併入「教育學門」考量;而圖書館是否是結合教育(訓練)、資訊、傳播為
一體的組織?況且E-learning 學科當道。我們可以因為沒有被收錄於TSSCI,而
說自己不屬「教育學」的大學門嗎?或說,設若圖書資訊學皆被納入TSSCI,在
有利益可圖情形下,就說成我們屬於此「教育學門」嗎?若此,「圖書資訊學門」
未免太不堪了….。我們真的可以「不必參與」或不理會TSSCI 嗎?"

之前我們可以不管他,因為只是有沒有被納入而已,但現在,是包括了經費及資源的分配‧難道一個學門的成就與否,就得完全仰他人鼻息嗎?而他人之中,一個圖資領域相關學者都沒有辦法參與決策,是多可悲而多可憐。難怪邱老師抱病出聲…我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有問題,但是絕對不是現今才有的,只是現在才顯現出來…

圖書資訊界的人們大多是謙謙學者,我們大多是一群默默努力的館員,原本,在圖書館界別人的印象就是較被動的,也導至了被忽視被輕視,而這些,在沒有這次事件的觸發下,都沒有看出來。

我以為,這次事件的出現,不是讓圖資界的前景更壞,而只是把問題顯現出來,我們可以把這個事件當做轉機。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有次和一群舊識很久的老師們聚餐,他們是各個學門的,自然也聊到這個評鑑等,以前我是無法得到他們的青睞,但當提到SCI等引文資料庫時,所有的人眼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許多的老師只了解到要投種到相關期刊,但是不了解後面的意義,當圖書館員能了解這些功能和意義時,身份地位突然大了起來,專業性也被獲肯定。這就是危機而成的轉機。

另外,我們也看到了圖資界長久以來的不發聲,和被動,造成了資訊的流通性不足,以至於敏感度嚴重落後,有多少的圖資界的館員、相關從事人員,有了解到引文分析/或其它在發展的技術觀念的重要性,以及後面在進行的事情,我們的學界及業界只有一片一片的資訊,而沒有一個有效的整合,以至最該了解及掌握資訊的我們竟被排在決策的外面。

我以一個小小的研究生,在這個小小的個人天地裡,提出我以為該走的方向

1.外界事務的參與:應掌握我們專業,走出象牙塔,怎樣參與外界事務,提升形象,我們就該主動出聲,以往的謙謙形象已不適用現在這種社會,圖資界該以侵略性的方式進行運作。

2.媒體的操作:現今誰掌握媒體,誰就有權力,圖書館應針對時事,努力增加正面曝光度,國家圖書館應成立公關室,負責統合全國圖書館公關事務,並"製造"新聞。現在的新聞不是發生的,而是製造的…

3.資訊的交通:圖資界私下的交流過少,學者們、先進們的思考無法讓大家即時了解,自然也無法擬聚共識,才會如這次邱老師喊的聲嘶力竭,還是只有少數知道發生何事,利用BLOG技術,RSS發佈功能,應可達到即時交流之效,看看對岸的"圖林"(圖資),做得比我們好太多了。

4.館員及從業人員的自我認知:我們該認知我們的角色為何?定位為何?核心為何?未來為何?有幾個圖書資訊從業人員有對這方面有清楚的認識呢? 沒有時我們怎麼可能找到一個方向和準則去實行,迷思之中當然被放在決策核心之外,連自已的定位都不知道了,要怎麼讓外人去讓我們參與決策?

這不是危言,我們真的就站在一個歷史的分岐,外有科技可以取代圖書館典藏查檢的功能、有政府不認可的專業,內無核心價值的定位,再不積極去想去思考去實行,台灣圖書館的滅亡就在我們的這一代。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明日報新聞台上,有位朋友"哪裡小姐"回應前文辣妹圖書館
其中的付費議題,在歐洲(荷、德)已有會員制付費的圖書館,
謝謝她所提供的鄭恆雄所著二篇文章「考察歐洲公共圖書館見聞紀:荷蘭與布魯塞爾篇
與「考察歐洲公共圖書館見聞紀: 德國篇
閱讀後,將相關段落摘取,並對台灣圖書館能不能付費有些想法。

 「申請成為圖書館的會員需提出個人身分證明及居住證明,12歲以下的兒童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會員效期一年,期滿得持續申請。如果僅在圖書館使用資料則不需要具有會員身分。18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免費擁有一張會員卡,18歲以上則可以有兩張會員卡。18至22歲年費23.75荷頓23至64歲年費39.50荷頓65歲以上年費為23.75荷頓。借閱圖書不需收費,借閱樂譜、光碟及錄音帶等借期不一,收費也不同,館方訂有借期及費用標準。」(台幣:荷頓 15:1)約一年交600多元nt

歸納以上:
1.納稅人才有使用權利
2.依使用者負擔能力付費
3.依媒體特性不同付費
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精神有些類似之處(弱勢付費較少、納稅人/國民才能享有福利),但就算歐洲社福政策那麼好,人民仍能接受資訊使用仍需付費,這點相當有趣,國內如果要付費使用圖書館的話…算了,當我沒有說。

會員年費制度:
  歐洲許多圖書館圖書資料的出借採會員制,讀者需申請為會員繳交一定年費,年費依年齡層而有不同。如荷蘭哈倫圖書館16歲以上借書需付費,付費依書籍價格而不一;阿姆斯特丹圖書館訂18歲以上付23荷頓、65歲以上及低收入戶優待,另借CD、VCD、錄影帶等有聲書需另付3荷幣;繳交年費入會者即可借閱圖書,是「受益者付費」的制度,會員的比例及使用率都很高。一般而言,除借書及利用網際網路之外,讀者到圖書館閱讀及使用一般圖書資料則無須付費。國內圖書借閱完全不收費立意雖佳、但讀者往往不珍惜資源,圖書館服務的品質與館藏控制都有不良的影響。如果圖書外借收取適當費用,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並加強逾期催還,反而可促使讀者善加利用圖書館資源。我國的環境與條件雖與歐洲不同,為提供良好與優質的服務,此項制度仍可研究採行。

與其想討論"圖書館該不該收費"或是更高層次些的"資訊是否有價"的論題,不如務實些,討論"圖書館收費在台灣是否可行?"
讀者面就先放一旁,假設我們的使用者都覺得「是的,我們可以接受圖書館使用要付費」「是的,一年六百多的年費好便宜」「給個六百元,我可以利用到更好的服務,便宜啦」並且假設全國人民都可以負擔這小小的六百元也願意花,我想問的是,館員們,我們準備好了嗎?

收了錢,就該提升更好的服務,是天經地義的事,圖書館收了錢,自然有更多的經費可以利用,有更多的人力可以加強服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事…是嗎???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個是感到悲觀的,以目前國家的財政來看,我比較相信單位收的錢不會落到單位(看看警察杯杯辛苦的拍照,警察單位有好處嗎?),同理,我也相信圖書館收費後,館員的薪水也不會大幅增加,相比之下,也許我的辣妹圖書館還比較可行。
在前線的館員接下來可能面對的是:更多的工作、讀者更挑揚的態度。原本就已人力不足館員們,是否能真的能接下更重的工作呢?付費對圖書館事業是福是禍實屬難知啊。
我對鄭老師的為提供良好與優質的服務,此項制度仍可研究採行。」採保留態度,對環境與條件雖與歐洲不同這句,有完全的認同。畢竟,人民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別提政府不重視文教事業了。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的朋友在知道我是唸圖書館學後,
第一個反應是「啊~有這個系所喔?」
曉以大義並告知圖書館並非只有借還書云云,
然費盡唇舌,第二個反應總是充滿羡慕的說:「真好,每天有空看很多書吧!」
每每聞之氣沮,
一般朋友對圖書館員的認知是份又爽又涼的工作,
電影、小說更加深了這樣的想法。
神鬼傳奇的女主角一定是很閒才能看那麼多的古埃及的書知道那麼多有的沒的。
"圖書館女孩"的女主角能捧著書擦櫃子撞到男主角,
外界的刻版印象總是認為館員有閒且飽覽群書,
當然,一定是先閒、再飽覽群書…

殊不知圖書館在缺少人力下館員的辛勞有多少,
在壓力下,能有多少時間真的看自已喜歡的書?
隨便找一個館員問,她一定可以和你列舉一天要做的事有多少:
公文、教育訓練、回答問題、編目、製作海報、財務報表、資料庫合約、自動化系統、讀者抱怨
你想得到的狗屁倒灶的都有都會出現,男性館員還要多加個水電工兼任MIS和男廁所所長職等…
我們有多少時間能看書,回到家
躺在那看電視發呆是每天最幸福的時刻。
書??? 做了一天書的奴隸,別再看了吧~

但是,館員啊,我們最近看了多少書??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我自已的,
也是和有些館員朋友聊到時,
才發現好像大家不如外界印象中的那麼飽覽群書。
或是說,其實不是像一般人認為那麼閒。
然而,這可以當做不積極進行閱讀的盾牌嗎?
身在智識寶庫的我們,
是不是該注意一下自已的閱讀?

我是一個圖書館員(將來也許可能),
我的專業應該是能對讀者提出的圖書或是資料問題能提出中肯的建議,
在平日沒有累積閱讀的狀況下,
沒有經年累月的持續進修,
在不斷進步的重度使用者面前,不進則退的我如何能確立自已的權威?
審視一下自已,
目前我每個月的閱讀最多只有四本書、約四本雜誌,
而每周出版的書量,少說也是十多本,
當然,在現在出版量過大的狀況下,值得讀的也沒幾本,
一個人也不可能把所有領域的書都看完,
其實,找自已喜歡的看就可以了,但是,
我決對無法說,在我有興趣的學門裡,我該看的都看完了,
學海無涯,怎敢大言。
舊的看不完,新知不斷,
如何才能累積到能讓別人認可的程度呢?
偏又一忙,就沒有進行閱讀的時間,
汗顏不已…

我的興趣是小說、社會學、文學和傳播,對了
還有漫畫(這可是很重要的)
熱門的當然會看,
但是,也許該更經典的、或是視野更廣闊的書,
也許是平日不太會看,也很少人看的,冷門但重要的。
在知識得寶庫中,
慢慢的累積,
久了,自然能成為自已的能力技能。
(最近想認識卡夫卡…)

其實,
在網路發展後的這個時期,
新一代的館員(我們)也許太注意網路、新科技了,
卻忘了我們是屬於人文學科。
新科技只是提供一個服務的媒介、方法
人文素養的重要卻被忽略了
內容Content,才是建立權威的最中心要件。

身為圖書館員,
在提升社會閱讀風氣前,
也許
該問問我自已,
我們看了多少書?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這個題目很大,因為近年很多人提出這個想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目前在推行的「公共圖書館空間營運改善方案」
每個提出案子的圖書館大概都把”希望能實行圖書館誠品化,以讓讀者願意進入圖書館”這一句寫進計劃書裡。
事關上億的總預算中,我想好歹也有七八百萬的台票的計劃書中都有用到這一句。

前一陣子,我們參訪目前在台北一○一中的新書店”PAGE ONE"又帶給我另外的想法。
[ PAGE ONE中文就是”一頁”書店…
有看布袋戲的人會以為是一頁書開的店吧…哈哈。
不好笑,因為會來這個地方的人都不看布袋戲]

回到正題,
這個書店目的是想要在連鎖書店中,幹下誠品,殺出一片天,
以目前這家來看,
是的確比誠品要有更多的吸引力,
超多的書(中西文都有)
、更明亮的空間,更多的位子
,就連小地方都照顧到,
讓讀者能有更舒適的閱讀空間
(圖就是PAGE ONE在矮書櫃上的照明空間,讓讀者可以拿起來就放上來看)
多麼貼心。


如果二家排在那裡,我應該會去PAGE ONE吧~

但是,
它真的就能靠這些一舉打到誠品嗎?

我認為不能~

這些貼心的設施都是成本,
更多的位子代表有更多的人在書店看完不會買回家看,
更多的雜誌書藉、更明亮的空間都代表成本的增加,
也許到訪人次會比較多,但是賺錢的機會不見得比較大。
最後買不買還是取決於書的價錢和服務的品質。

誠品成功是在於成本與效益中,
取得了最有效的平衡,
捉到了過與不及的中心點,
站在服務與獲利上的最佳位置。
這才是誠品化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而PAGE ONE能不能以更好的服務得到更高的獲利,
還可以再觀察。

換個角度來想,
是的,我們圖書館硬體也做得比以前好很多,
外表(建築物)看起來是可以了,
但是,書架還是一樣也沒有比較貼心的設計,
購書的費用還是一年一年的減少,
人員也是一年一年的愈來愈不夠,
所謂的「誠品化」只是膚淺的在建築物上的copy cat 嗎?

圖書館是非營利機構,大家往往忽略也是有成本考量
同樣的錢,在不同地方的利用,能得到最大的效益和讀者信賴?
這就是成本考量。

我對One Page 質疑能不能成功的地方只在於能不能於服務與成本上取得平衕,
他的服務是絕對值得肯定。
可是圖書館有沒有如PAGE ONE上真正在服務上花下心思取得讀者的信賴都會讓我們捏一把冷汗。

綜上而觀
圖書館一沒有PAGE ONE的服務,
二沒有誠品成本考量觀念,
圖書館如何走出自已的誠品化而成為winner?

誠品化,不是一個簡單的Copy建築物的行動,
它的內容是服務和成本的精算以求獲利。

這次的空間營運改善方案計劃中常出現的”誠品化”,
期待申請的圖書館都看到誠品化的內涵,
而不是外在的皮相,
才能真正達到讀者利用圖書館意願提高的目的。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