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下的引用是隨意搜尋(Ambient Findability )一書的譯者所寫的書評:書評-資訊爆炸的時代,「被找到」才有機會生存
引用出處(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3092)

作者Peter Morville是資訊架構學之父,用文學家的文筆,談資訊的可尋性(Findability),內容橫亙歷史、文化、地理、行銷、管理、社會、科技、資訊,使譯者對作者知識涉獵的廣度詫異不已。

在文中有些想法能與圖書館學的議題相關,摘錄幾段文字如下,這些問題我也常想,但是卻是模糊中摸索,沒有一個答案,在書中似乎有些探討:


「 資訊爆炸,要如何做出消息靈通的決策?我們要如何知道得夠多,足以問出正確的問題?90億個網頁、60億人口,你該問誰?你又該相信誰?如何找到最好的產品、對的人、對的資料,好讓事情變得不一樣呢?
  答案其實藏在尋路(Wayfinding)、社交軟體(Social Software)資訊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決策樹(Decision Tree)、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演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圖書館學(Librarianship)的奇特關連中。本書對這些領域都有所著墨。」

「 技術快速改變及資訊資源暴增的當代環境,資訊能力越來越重要了。因為現今環境複雜度逐漸增加,每個人都面對不同的、豐富的資訊選擇,在學校、在工作地點、在自己的生活中,透過圖書館、社群資源、愛好者組織、媒體以及網際網路,而且仍在增加中。」

「知識的工作者被付錢,具有能力去找尋、過濾、分析、創造以及管理資訊,缺乏這些技能的人將會在數位裝置中迷失。」

「 有人說科技烏托邦即將到來,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人們更無知,自由更受限。圖書館人員擔心學生不再駐足圖書館,這個世代只會用Google找資料讀。有人擔心網際網路在文化遺產中建立了一個黑洞。這些恐懼或許過頭了,因為,網際網路可以幫助人們參與合作、讓企業更有生產力、知識的建立與散播。資訊的重點在於溝通。」

還沒有看,但是我一定會買回來一觀…很多都是在思考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