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SSCI就是加一個Super Stupid Chinese Idea,這可    真的是不分兩岸,但當台灣除了圖資界和少數的學者外在提醒外,大多數的研究單位仍是把SCI/SSCI當作唯一主要指標來評估時,對岸已經針對SCI亂象進行反思。

這個新聞「功利侵蝕 教授稱“核心期刊”像臭豆腐」,就是一篇說明很好的反思。

“核心刊物”就像一塊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因為這樣“一刀切”、“條條框框”的辦法對于管理者來說最簡單、最省事。

幾段讓我心有戚戚或是印象深刻,若是不明白以單一指標會造成什麼問題的,可以看看下面:
「 以“核心期刊”為主的量化考核是一種低層次、懶人的管理方式,是當前高校粗放型管理的典型表現」
我同意,是以核心期刊為主,而不去思考其它的Factor,是很「粗放」的…

「不合理的核心期刊評價方式滋生了種種學術不端現象。為了增加論文數量,有些學者在國外的刊物上一稿多投,又翻譯成中文拿到國內刊物上發表。一位工業大學的教授,竟然一稿十幾投,甚至連論文的題目都不改。有一位科技學院的學者,竟然一年發表SCI論文65篇。」
這不是只有大陸有,台灣也有人教你如何能在SCI上露出的技巧喔~還開班授課呢~!

「大量排隊等待發表的論文,使學術核心期刊成為一種稀有資源,為發表文章而交納“版面費”成了公開的秘密。據有關人士透露,以一篇4000字左右的論文為例,普通學報所收的“版面費”一般是320元-700元,普通中文核心期刊上升至800元-1200元。”」
台灣大多是期刊給稿費,所以還ok…不過學術期刊環境再惡劣下去,我看很難說~

「一位研究生為了完成必須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才能畢業的任務,靠賣血交納了“版面費”。」
靠~有沒有這麼誇張啊!!!       那拿博士不是都成木乃伊了…

「“核心刊物”就像一塊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因為這樣“一刀切”、“條條框框”的辦法對于管理者來說最簡單、最省事。」
這說明了為什麼政府喜歡用這個當指標了,小孩愛吵,就拿數字給你看,簡單明瞭,主管機關:「呶~成績單給你看,這麼難看還要糖吃,回去吃x吧~!」最可憐的人文社會學科(摸摸鼻子):「喔~!!」

常認為,一個不好的制度,會影響到全面,沒有一個學者,會希望是用這種方法來求學問,(當然,除非他不是一個真的「學者」),很多學者也是無奈下求方法而已。
昨天下班後,到家pub 放鬆時,看了本INK印刻雜誌,該其有篇專文「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談考古學者李濟、董作賓和其學生(名字忘了)三人的關係以及求學的方法,當時是1950年代,經濟不佳時,該文讓我看到其不管名利只求真理的冶學態度,更重要的是,當時環境雖不好,條件雖差,但是沒有人用指數來評估他們的價值,更不用煩惱要送多少文章出去,如果這些大師活在當時,搞不好被解聘都有可能~哪有學術是用量產來計算價值!,又不是母雞下蛋…

再不正視這個亂象…學術在社會地位只會愈來愈往下走,說真的,不是什麼事兒都要像政府一樣,愈做位格愈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