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是一家視訊語音分享的服務平台,它能把各式的視訊檔案轉成Flash檔放在網路上與人共享,站在內容至上的角度,之前我認為這類服務因為製作門檻較高(需要視訊設備、需要基本影音編輯軟體,需要演出)所以內容產出不易,該是較難風行,除此之外,之前對於影像檢索方式是以Tagging(也就是使用者自行下關鍵字)的架構,能不能有效的查檢到所需要的資訊也有些存疑。

很明顯的,我低估現今世代的電腦能力~也錯估了Folksonomy的威力。
看看這個新聞: Google打算以16億美金併購YouTube



Folksonmy(俗民分類、通俗分類)是什麼? 在XXC兄自建的wiki下有很完整的解釋,不過我還是用自已能理解的方式解釋:一般大眾自行訂定關鍵字的分類

再看一下wiki下的解釋:
Folksonomy是由 Thomas Vander Wal 所創,以 folk (或 folks)與 taxonomy 所組成的詞彙。而taxonomy是由希臘字的"taxis"與"nomos"所組成的。"taxis"指分類(classification),而 "nomos"是指管理的意思(management)。"folk"字源是德文,意思是人民、群眾(people)。因此"folksonomy"(俗民分類)指的是平常百姓的分類管理系統。

Youtube正是利用Folksonomy的案例,不可否認的,Folksonomy在這個案例上能滿足大多讀者的資訊需求,讓他們能找到所需要的資訊。自許為資訊專家的我們可能會問若俗民分類已能滿足需求,那在校所學的分類法難道已經不再重要了嗎?

個人認為不是如此,Folksonomy能適用必須有幾個條件:
1.資料量龐大
沒有經過資訊訓練的使用者在進行分類時,一定會有些盲點或錯誤,但是若資料量龐大且重複性大時,同樣的內容可能有許多的關鍵字時,搜尋的結果反而能滿足所有的面向。 像是以這張圖來說


可能甲讀者只會下片名「嚦咕嚦咕新年財」和主角「劉德華」為keyword、乙讀者會下「劉青雲」、丙讀者會下「梁詠琪」,較深入的讀者會下「麻將」、「電影」為關鍵字,更誇張的人可能連劇中經典句「好鳥回巢必有因」「好朋友,你回來了」都立為keyword,在資料量龐大下,能找到資料的機會則較大了。 的確,精確度不夠,但是在第二個條件下就可以容忍了。

2.非學術/精確/嚴謹領域較為適用
以醫學為例,一個專有名詞下的相關論文有可能有數百篇,如何精確的找到關鍵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事,Folksonomy在此是不適用的,但是像是分享影片,kuso等我們可以說找不到也無傷大雅的情境下,結合條件1資料量龐大,反而能滿足大多使用者的需求。

3.檢索系統的相配合
檢索系統須要有一定的統合關鍵字功能,甚至一些關聯性分析的功能,像是哪些關鍵字會常與哪些關鍵字合併出現,提供使用者參考,進以呈現更完整而全面的結果。其實這種技術早有了…

近日有聽過Folksonomy會不會取代圖書分類系統的言論,儘管之前看錯了youtube 的濳力,但是我還是認為Folksonomy雖然具有貼近使用者詞彙習慣的優點,但在學術研究範疇,不愁找不到,只愁找太多的要求精準精確,圖書分類法仍為主流,但Folksonomy在系統/技術的發展不斷演進下,會不會再進一步的應用(如圖書分類系統與Folksonomy以Mapping方式結合等),很值得密切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