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坐捷運時,身邊坐了一個家庭,爸爸該是台灣人,媽媽聽口音像是泰國或是越南國籍,還有個小孩,家長是以台語溝通,媽媽卻不是很流利,而母親對小朋友是以她的母語交談,這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我聽到「圖書館」三個字。好像是爸爸說可以帶小朋友去圖書館,媽媽說她能看得書又很少在那裡很無聊等等…

現在外籍的配偶比往年多了很多,家母也說在國中授課時,也有很多的家長也是外籍的,在溝通教育上,常有語言的問題,其比例比我所想像的要高不少。

突然想到館員的外語能力。

一般說到外語能力,第一個聯想一定是英語能力,不可否認的,英文是世界的強勢語言,如果要看文獻時,英文常會有很新的資料出現,加上目前國內電影電視,美國文化充斥,以致於一說到外語能力,直覺就反應成是英語能力。對館員而言,英語的確也是相當重要…

但現在在台灣裡,外語不只有英文,前文所提,外籍配偶也愈來愈多,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會面臨到愈來愈多的如泰籍、越籍,館員們無可避免的將會遇到愈來愈多的外語種類,除了英文外,第三種外國語文將會是另一項選擇。圖書館面對另一種、二種、三種的文化進入融合時期,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這個過程,相信在全世界圖書館界來說,應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


查了一查網路資料,的確也是有資訊的需求
在「 飄洋過海的鄰國女兒-YWCA的越梅計畫」
http://www.wrp.org.tw/Conf/index3a10.htm:
越南新娘亦表示他們的需求:
希望能為她們開設國語文班,學習中國文字。有先生建議開設閩南語班,新娘才能與夫家的人溝通。
強烈表達希望給她們一些就業輔導及工作機會。
希望各地圖書館能訂購越南的報章雜誌
希望經常為她們舉辦類似的活動。
需要全民健保,保障生活。

於這時代,館員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呢? 也許要多認識幾種語言,一定是另一種壓力,要多進另種館藏,也是一個壓力,但是,能多認識一種文化,也不是很好嗎? 如果我能再放下我的文化本位,該能學習到更多吧。

老貓這篇「外籍新娘,未來一百年台灣競爭力的基礎」,有給我很多反思
你以為只有大學畢業、博士學位,在象牙塔中攻讀,才有辦法學得某個地方的文化嗎?當然不。每個外籍新娘身上都帶著當地流利的語言,帶著童年的友誼、兒時的 遊戲、當地的生活禮俗、宗教記憶、鄉野傳說、流行歌曲、料理方法、神話典故,以及最重要的,一條繫線,讓無關聯的兩個家庭、兩個地方,建立了不可切割的血 緣關聯。

圖書館是可以成為這條繫線的一部份。


目前公共圖書館已有些反應,書香遠傳第30期中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有以下這一段表示:
「陳主委建議說,地方鄉鎮長應正視在地的人口組成,建立廣泛、終身及生活定位的學習中心,除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管道之外,也關照民眾的就業問題、老人健康照顧、外籍新娘輔導、「新台灣之子」就學與識讀等問題,真正落實圖書館的服務本質及功能。未來圖書館的功能,不只是閱讀圖書功能,而是具備小型文化局的多元功能,(如:老人休閒、外籍新娘交誼活動等等)同時也是各鄉鎮市主要的生活學習中心。」

且我不認為台灣的公共圖書館在圖書館的角色上該做到這位主委所說的:「關照民眾的就業問題、老人健康照顧、外籍新娘輔導、「新台灣之子」就學與識讀」等「落實圖書館的服務本質及功能」和「老人休閒、外籍新娘交誼活動」這些事…(實在是無言,又有種無名的怒氣…),至少,至少,外籍配偶的需求已有被注意到,我個人不認為圖書館該做到「老人休閒、外籍新娘交誼活動」這種地步,過與不及,均不是好事,但是,學習點簡單的一些外語,善意的溝通,以及適當的館藏,相信圖書館也能做好一個文化的橋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