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閱讀23卷四期的Library Hi Tech,這期為開放軟體特刊Open source software,覺得很有興趣,很多的論文都有討論到IR的議題,許多是各單位的經驗分享,相關的文章如下面這幾篇:

Archimède: a Canadian solu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pen Journal Systems: An exampl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for journal management and publishing
Creating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with Greenstone
A statewide metasearch service using OAI-PMH and Z39.50

於Archimède: a Canadian solu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這一篇裡,有一些東西與一般的IR文章蠻不一樣的。

Archimède這個系統,是加拿大魁北克區Laval大學所自行發展的IR系統,一般談到IR,大多會直接想到幾個系統,包括了GreenStone, Dspace(中研院陳亞寧學長很早前就架構)等,這幾個系統都已經在「英文」上發展的相當成熟,為什麼Laval大學要自行發展? 文中提出了他們自行架構的原因:

1. 沒有一個是完全符合該校需求的系統,包括語言上的問題(魁北克區是加拿大法語區)
2. 因為學校文件格式過多,需要能容納更多格式、更彈性的IR系統
3. 因硬體與成本關係,需要能同時在Windows 和Linux上運作的系統。(目前IR系統大多是架設在Linux或是Unix,沒有Windows)

這個學校的經驗會讓我思考在學校,尤其是中文環境學校內架設IR時會遇到的問題,相信是值得借鏡的。
第一是語言問題
法文語系與中文語系相比較,是較接近英文,若Laval大學認為其支援不足,在中文的支援是否會更有問題。找到陳亞寧學長的論文(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2:2)中也有提到Dspace系統在查詢中文時也會出現問題,雖然有修補程式,但是仍不是能完全處理。他同時也在建議處希望Dspace能加強中文檢索能力。

第二是彈性的格式
學校內文件格式的確也非常多,若是建立一個學校的唯一的IR,其中會有學術類的所有格式,也會有公文類的格式,資料之多,是可以預期的,解決方案可以建立公文類的IR和學術類的IR,但是若是二者之間有所關聯,分成二部份又少了可以檢索到關聯性

第三個作業系統的問題
對我而言,儘管我討厭微軟,但不可否認的,Windows還是我最熟悉的系統,在Unix下還能下幾個指令,Linux…嗯嗯…,架設IR是一件看來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沒試過,不知道是難還是不難),Windows是有它的問題在,但是若是至少有一個選擇,友善度還是比較高些。

我個人覺得自行發展IR,所要花費的人、時、錢等成本花費上,不見得合適,在文中的Archimède系統,也是和其它機構合作進行,建立在原來就有的IR系統模組上。雖說如此,但是私心還是希望能出現一個原生中文的IR系統,或是百分百支援中文的系統,畢竟,中文是世界未來的一大主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