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日,翻完了…



多人相信只有一個方法可以確保我們的數位遺產能被圖書館所保存,不是共同就是獨自的把所有的數位資料制作複製,就算這些都已經可以從商業網站上得到。另一個另類的想法是立保存這些資料的政策,不論這些資料實質上是在哪保存的。


管數位化的資料是不是越來越多是保存於商業的網站下,接下來的問題與圖書館員的角色有關。 圖書館員應不應該在評估和決定在這些新資訊中心的品質上繼續扮演關鍵角色呢? 而館員將來是否仍需幫助人們釐清網站的良莠? 的確,圖書館員可能仍保有這個功能。 但是一個競爭的模式好像正在發展壯大。 Amazon.com 模式就使用個人和專家小組的同儕評鑑,可以在提供品質控制功能方面代替圖書館館員。
尤其當一個人想到使用提供這種同儕評鑑/支持的網站是多麼方便,又,這些網站因為競爭的刺激下一直努力不懈時,這看起來好像特別可能。

路也漸漸變成圖書館在以往紙本館藏時代時典藏的角色。同時有紙本或是電子格式的書正愈來愈普及並且簡單到手(雖然並不完全都很便宜)。在網路上購書並送到家裡也不再是件很不尋常的事並取代了以前穿過校園到學校圖書館借書這種過程。儘管這些「亞馬遜一族」也許仍是少數而不是普羅大眾,但在今日電子快速傳送和全球收送的世界裡,這看起來很自然,我們也因此覺得直接將紙本資料可以從任何地方傳到所有的地方。然而圖書館在面對這些改變時反應卻是有夠慢。繁瑣而笨重的館際互借過程還是一樣不變。除非圖書館發展擴張能提供讀者能直接快速檢索更多的紙本資料,是全球性的、是一個mouse click的服務,要不然更多的人會付費來使用亞馬遜和Google Print的服務。

後,為了成為典藏和保存的核心,圖書館傳統上是成為社群的「問題解決者」或是參考來源。當嬰兒潮(1946-1964年代出生的人)的那些人還在學校就讀並有疑問時,他們的老師會叫他們去找當地的圖書館員。這種情況已成過去了。甚至圖書館的參考功能正面對來自網路的威脅。Google成為了最廣為人知的各類問題找答案的工具。不管是首人打賭或是回簽研究議題,Google和Google Scholar往往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在Google之外,還有很多的資訊服務商將會對幾乎是所有問題提供專家級的答案。

多的圖書館已經提供新的網路參考服務以適應這些挑戰。但是這些新的服務能不能和這些網路上高速成長的商務服務相比較,至今仍不是很明確。經濟上的考量讓商務網站的查檢能更深入,能讓他們的服務整合更深更廣。不難去想這種,與其把需求放在當地的圖書館上,大學將會把他們的資源轉到針對其需求並為其單位客制化國家級資訊服務上。


網路不斷發展擴張,建立起廣闊的資訊中心時,必需捫心自問個問題:圖書館要在資訊網路上扮演關鍵角色嗎?如果歷史可以借鏡的話,答案是"也許吧"。是的,圖書館已適應和合併利用新的科技,過去的媒體也持續的管理著,圖書館忠誠的努力和應用著。也許在網路時代裡不再如此。圖書館有天發現自北像是每天搭電車的通勤上班族。只是因為火車時刻三十年如一日不變,不代表運氣不好的通勤上班族有天不會站錯了月台等錯了車, 不知不覺的時間表換了都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