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0549

對於SSCI這件事,一直以評判的角度大於肯定的角度。不是對這個機制有意見,而是要強調的是,如果這個機制是唯一的、而且是凌駕所有的評估機制,那就會產生問題,不管這個機制有多好都會產生問題,因為人太聰明了。所以,當SSCI、SCI成為了學術評鑑的唯一標準、畢業與否的關卡之一、或是學校經費分配的唯一指標、那結果就是會出現問題,就算是聖人也是會有看不見的一面,這就是SSCI、SCI一樣,都有另一些面向看不到的。

今天又有這個新聞「上SSCI難 國內教授平均僅發表0.04篇」
也許對於學術,是有一種單純的想法,認為這是件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事,將思考反思和研究的結晶,分享給所有人,這是學術的本質,也因為如此,學者自以往就享有較受人敬重的地位。也許需要一生的追尋和摸索,才能接近真理一小步。

摘錄些段落:

為什麼投稿SSCI這麼難?SCI期刊數5900多種、SSCI期刊數卻只有1700多種是原因之一,但國內學者沒有用對方法,也是主因。謝安田說,許多論文缺乏理論基礎、概念與操作化不符、未充分定義理論、過度複雜、研究文獻不足、甚至投稿的領域根本與期刊不合,自然會被退稿。

這一段很同意,因為是架構不對、研究不夠嚴謹,或是牛頭不會馬嘴,被退不能怪任何人,只能再求進步,這是學術上的本質認可條件。

SCI強調的是「人類學術活動,如何朝著真理或接近真理的路上走」論文就要證明你找到近乎真理的知識,論文講不出貢獻,自然難過關;而且題目的選擇常決定論文成敗,他建議從挑戰常識、傳統、神鬼迷信等切入,就會切入一堆好題目。

學術是朝向真理的話,不論在任何領域、任何的冷門知識,都是可以研究而求得真理,為什麼要做學問,就是為了求真理,那和論文題目有關係? 學術論文要像x周刊一樣下個讓人會"購買""buy"你的結晶? 什麼是好題目? 不該是從學術的本質上來看,我的研究是好還是不好,而是要找個"嘩眾取寵"的題名先吸引別人的注意? 真理在哪?!!

台灣樣本的地域性,會不會影響論文採用?與會的台大國企系教授陳厚銘表示,他曾發現「策略管理期刊」在1980到2003年中,沒有一篇引用到台灣資料。國外往往認為台灣太小、不具代表性,但其實只要理論具原創性,且懂得包裝,反而可以凸顯為何許多理論歐美能用、台灣行不通的原因,將缺點變成優勢

原創性的理論和"包裝"? 希望我是因為沒有了解全部的意思,很想了解包裝的定義…



看了很多博士生在討論sci ssci該不該成為畢業的門檻,還是一樣的想法,如果這不是唯一的選項,這就是很好的方法,若這是唯一、必需、缺一不可、並沒有其它的方案能解決,我對SSCI在台灣的應用,還是負面的居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