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金x堂逛了逛,想用在研究所時老師送的禮卷買本想看的書,隨手翻看,看上了一本就買下了,正好八折,也不過120元而已,用了張禮卷,我自已花了20元。回程,手握著這本書,新書的質感讓自已的心情雀躍了起來,但腦子裡突然晃過:「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全文喔」,我死黨yili的名言「Internet is Everything」碰的一聲冒出來,我竟為了這20元該花與否猶豫了一下。

該花的」,我對自已說,若花了一萬多塊買了很多本書,在網路上是看得到,是查得到,但是就少了我隨手捉本書進廁所閱讀的樂趣,也少了我偶一翻看卻又有領會的感觸,電子資料也許在研究上能給我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人文的思考上,我希望我能擁有紙本的經典。很難想像我如何用網路閱讀"塊肉餘生記",它該是我在臨睡前的聖經或是上廁所的良伴,是的,我擁有台平板電腦,它可以讓我拿著它就像紙本一般閱讀,但用至現在,不管它多接近紙本(能畫、能note、能模擬翻頁),那種書香與布喬爾式的"氣質"就不同了,或白話點說,那股"味道"就少了幾分。老師和我說她是數位移民,而我是原生數位時代的人物,我卻也覺得我像是數位時代的小留學生,也許移民的早,卻還是懷念故鄉的好吧。

書時,看到了好幾本書放在展示區上,上面充滿了「誰誰誰大力推介」或是「某某某先生說"自xxx以來,最值得一讀的書"」,而這些誰誰誰、某某某,卻是出現頻率很高的,這本上有他,下本也有他,偏他們又都是大忙人,每個月能看如此之多的書,個人是非常敬佩,事實上,這些人中也不乏我佩服的對象…然而,現在的我覺得閱讀是有一個私密性的,也許他覺得好,而我不是,也許他有個觀點,而我卻沒有,那這些所謂的"推介"除了商業上的考量,還有多少是閱讀的分享? 與其相比,我願去看亞馬遜書店的書評,或是其博客來上的評分,或是某些我知道我信任我觀察過很久的blogger的東西,少了名聲,卻多了些真誠…

書,對我,和買商品還是有些區隔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l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